Sunday, October 31, 2010

別人的嘴巴,自己的道路





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比賽開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
那高大的鐵塔議論紛紛:「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塔頂的……」、
「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聽到這裡,有些青蛙便放棄了。

看著那些仍然繼續爬的青蛙,大家又繼續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賽。

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他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
牠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

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牠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詢問,
才發現原來牠是個聾子!

朋友,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你什麼嗎?是的,嘴巴是別人的,但人生卻是自己的!

雖然我們不必做個真正的聾子,但卻要永遠充滿希望、樂觀和積極,不要只聽那些消極、
悲觀的話,因為他們只會潑別人的冷水,澆熄你的毅力。

要將充滿力量的話,時時記在心裡,因為這將影響你往後的一生。

嘴巴長在別人嘴上,但自己卻要走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即便是遭受旁人無情的冷落、批評、否定,甚至排擠,
也不能表示你就必須哀聲歎氣、自怨自悲,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我沒有這樣的意思





公司某單位來了一位新人,該單位經理發了一封介紹新人的email給在同一樓層的同事。
我也收到這封介紹函,並為該經理高興,因為新人的資歷看來不錯。

當天下午,一位不同單位的同事阿德,在收到這封介紹信後,
回了一封email給該經理,email 上只有一行簡單的字:『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Email的下方還附有原始的新人介紹文字。

在讀完這行字後,我心中產生一個疑慮!

為了實證我的疑慮,把送信者與收信者的名字刪掉後,我將這封包含新人介紹及『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這行字的回函,列印給我的秘書看,並問她,假設她是那位經理,在她看完『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這行字後的直覺反應是什麼?她說完後,我把她的回答記在一張紙上。

我沒有向秘書解釋我這樣做的原因,等她莫名其妙的離開後,我好奇地找來那位經理,
並問他說:『你有帶你的新人去給阿德看嗎?他不是寫email給你,
要你帶新人給他認識一下嗎?』 

這位經理回答沒有,我問了他為什麼,並把他的回答記在那張紙上。

在這位經理離開後,我找阿德來,我問阿德說:『經理有帶新人來向你介紹嗎?』
他回說沒有,我接著問他,『你當初為什麼要回email,叫人介紹呢?』 

阿德單純地回答說:『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阿德說完他當初的動機後,我把那張上面記有秘書與經理反應的紙張拿給他看,
說這是別人對他那句話的反應,看完後,他有點吃驚的說怎麼可能,因為上面寫著: 
秘書的反應是:『語氣有點命令的味道,應該是另一位位階較高的主管想要認識新人吧!』這樣的反應與阿德的原意不同。

那位經理的反應則更戲劇性:『他又不是我主管,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我個別為他介紹!』
這樣的反應更與阿德的原意大相逕庭。

祕書與經理的解讀角度與阿德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扭曲。 很顯然的,以這一次溝通事件為例,在溝通的這一端與那一端上,我們常會『高估了自己的理解力,低估了別人的誤解力』,在日常近距離一對一的溝通上,這種看不到表情,聽不出感覺的email,有時卻成為一種我們逃避溝通的工具,也構成了同事間更大的疏離感。

阿德有點懊惱的向我說:『我沒有這樣的意思啊!早知如此,當初走過去就好了!』

確實,寫這封email的阿德與該經理的坐位只有 五公尺 。好遠的 五公尺 ,好遠的疏離,他的原意當初只是簡單到『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溝通的形式上,有人描述得很貼切,他說:
當你可以打電話時,不要用email; 
當你可以面對面講話時,不要用電話; 
當你可以用手拍對方肩膀時,不要用嘴巴。
"請不要再以為別人都看得懂你的email。


Friday, October 29, 2010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
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1、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
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
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2、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
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
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
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3、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的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很多時候,面試他的主管
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4、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切蛋糕時,
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
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好教養,看父母就知道





一個畢業已經出來開業的學生,教師節來看我,他很不快樂,
因為每天門診太沒有挑戰性,一半是過胖兒童,一半是過動兒童。

他說:「我跟父母說飲食要規律,不要給他們吃零食,但是父母都不能堅持,孩子一吵,馬上就投降。我告訴他們,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他長大後的選擇,小時後天天吃炸雞、漢堡的人,長大後,當然優先選擇炸雞和漢堡。天天吃,怎麼不胖?小時後不曾加以管教的孩子,長大後當然不聽從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別人眼裡就變成過動。父母都以為順著孩子的意就是好父母,其實是害了孩子的壞父母。」 

他愈說愈激動,也難怪他,這個迷思的確很嚴重。 

艾力厄斯(Norbert Elias)是位社會學家,他觀察1939年到1989年,這50年間,
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權力移轉,權力從父母手中移轉到孩子。

50年前,父母跟孩子說話很少是問句(這樣好不好?)現在父母不再是告訴孩子怎麼做,
而是徵求同意(時間不早了,電視關掉去睡覺,好不好?)既然是問句,孩子就認為可以不同意,所以他就會說:「不要,我還要看,再讓我看五分鐘。」 
如果說:「電視關掉,去睡。」這是個命令句,孩子就不會討價還價。

他認為口氣可以溫和,但態度要堅決。

他同時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朋友是平輩,互惠平等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互惠平等的朋友關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看電視,他不能叫你不要看電視。

艾力厄斯認為,今日很多的過動兒其實是從小缺乏家教,養成習慣後,不服管教。 

至於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長大後的選擇,我們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看到。如果把一個新奇的食物和一個熟悉的食物放在一起, 老鼠會毫不猶豫的去吃牠幼年時熟悉的食物,老鼠對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會非常小心,先吃一小口,24小時沒事後,再回去吃一小口。

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時後給他吃各種青菜,他長大後比較不會排斥青菜,如果小時後都是吃炸雞、漢堡,那麼他三不五時會非常想念這種食物,就跟我們留學時,會很想念家鄉的牛肉麵、大餅、蚵仔煎一樣,這種童年的喜愛烙印在我們大腦中,因此,父母的確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很快投降。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養成孩子良好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管教得嚴不嚴,反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不參與孩子生活的父母最會體罰,孩子將來的問題也最多。
這個報告說,父母是監護人,監督和保護孩子使他安全成長,教育他,打開他的視野。

父母要先做到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沒有投票權,因為他們尚未成年,需要指導。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楷模,你每天回家吃飯,孩子自然飲食均衡;
當你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服從你的管教。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說不清楚的,在一家醫學院學習的梅子居然和她的另外5位寢友到了同一所醫院實習。因為她們學習的專業相同,她們都被安排在婦產科實習。在學校能夠一起學習生活,實習又能夠在一起,這讓6姐妹非常歡喜。
但沒有多久,一個問題殘酷地擺到6姐妹面前,
這所醫院最後只能留用其中一人。

能夠留在這所省內最高等級的醫院是六姐妹的共同渴望,但她們不得不面對 “有你無我,有我無你” 的殘酷競爭與淘汰。臨近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六姐妹的較量也越來越激烈,但她們始終相互激勵著,相互祝福著。院方為了確定哪一名被留用,舉行了一次考核,結果出來了,面對同樣出色的6姐妹,院方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但現實是,院方只能夠留用一人。

六姐妹中,開始有人表示自己家在外地,更喜歡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有的人乾脆說家鄉的小縣城已經有醫院同意接收她……美麗的謊言感動著一個又一個人。

這天,六姐妹都突然接到一個相同的緊急通知,一名待產婦就要生產,醫院需要立刻前往她家中救治。六姐妹急匆匆地上了急救車。一名副院長、一名主任醫生、六名實習醫生、六名護士同時去搶救一名待產婦,如此隆重的陣仗讓六姐妹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有人悄悄地問院長,是什麼樣的人物,需要這樣興師動眾 ?  院長簡單地解釋道:“這名產婦的身份和情況都有些特殊,讓你們都來,也是想讓你們都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你們可都要認真察學習。” 車內一片沉寂。
待產婦家很偏僻,急救車左拐右拐終於到達時,待產婦已經折騰得滿頭汗水。醫護人員七手八腳把待產婦抬上急救車後,發現了一個問題,車上已經人挨人,待產婦的丈夫上不來了。人們知道,待產婦到達醫院進行搶救,是不能沒有親屬在身邊辦理一些相關手續的。人們都下意識地看向副院長,
副院長低頭為待產婦檢查著,頭都未抬地說道:
“快開車!” 所有人都怔住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梅子 突然跳下了車,示意待產婦的丈夫上車。
急救車風馳電掣地開往醫院,等梅子氣喘吁吁趕回
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半小時後了。在醫院門口,
她被參加急救的副院長攔住了,副院長問她 “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你為什麼跳下了車?”  梅子擦著額頭的汗水回答道:
“車上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缺少我不會影響
搶救的。但沒有病人家屬,
可能會給搶救帶來必要的影響。” 
3天後,院方的留用結果出來了,梅子成為幸運者。院長說出了理由:“3天前的那一場急救是一場意外的測試。將來無論你們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記住一句話,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心寬,路更廣!





有個太太,上了年紀突然想學鋼琴,因為那是她年輕時的夢想。可是,人年紀大了,手指頭反應慢,彈起鋼琴,真是只有幼稚園的程度,怎麼聽起來都像是噪音,令人難受。

有一天,這太太向老公說:「我想買一座石膏像放在鋼琴上,你認為擺哪一個音樂家比較好呢?」
此時,先生毫不考慮地回答說:「買貝多芬吧!」
「為什麼呢?」
「因為貝多芬耳聾,他聽不見!」哈!
   
貝多芬在二十六歲時,因感冒後遺症,耳朵患了聽覺障礙,
聽力逐漸衰退;然而,也因他聽不見,所以就減少參加社交活動,甚至「與世隔絕」地孤獨創作。

後來,他雙耳全聾,只能和人用筆交談!不過,正因為他聽不見外在的稱讚或批評,所以能全心貫注於音樂創作,
以致成就非凡,成為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

貝多芬五十七歲辭世,他在臨終前寫道:
「到了天堂,我就能聽見了!」

大部份人活著,能聽、能說、能唱,是多麼幸福呀!
可是我們的嘴,有時拿來批評別人,或說別人的是非;
也有時候,我們聽到別人說我們的閒言閒語,或是八卦的不實謠言,都會令我們的心情挫折、沮喪到極點。
不過,「好心情,是一帖最好的心藥!」

我們在生活中,必須維持著一份好心情—「隨時幽默、開懷、樂觀的好心情」,才不會被惡意的批評和詆毀所影響。
所以,「再大的風浪也會平!」

人常會遇到工作不順、或婚姻不和;人生的路,似乎常在海浪裡不停地起浮載沉。但是,「心寬,路更廣!」再大的風雨和波浪,總有平息的時候,只要「放開心」,開懷地大笑幾聲、臉上充滿笑容,則好運自然會來呀! 

Monday, October 25, 2010

作一位善意回應的人





你是否認為能夠識破他人的謊,看透別人心思的人,
就是個聰明人呢?
  
日本有一個威士忌的電視廣告,名為「 成熟的男人 」。廣告一開始便打出兩行字幕:
「 大街上有兩個人,一個是騙人的人,一個是被騙的人。」 
劇情是這樣的:

一個男人和他的朋友相約在酒吧見面。
他坐在窗邊等著朋友,剛好看見朋友從遠處走來,並在途中停下腳步,
施拾一些零錢給路邊一個乞討的女人。

當這個朋友走進酒吧時,他便取笑朋友:「你真笨!
那個女人家裡根本沒有生病急需就醫的小孩。」

原來那個女人專門騙別人自己的小孩生病,以博取同情,而詐取他人的錢財為生。
「你連她騙人都看不出來,真是笨耶!」然而這個被騙的男人並不是回答:「
什麼!她是個騙子呀!」而是:「幸好!她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 
這個廣告拍攝的手法相當高明。從事傳播業多年的我,以專業眼光來看這個廣告,深深覺得它是一部非常細膩且發人深思的廣告。因為這個廣告並不是以那個被騙的男子為主角。因此,當他說:「幸好!她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時,攝影機拍的是那個戴眼鏡、識破他人謊言、看起來有點冷漠的男子。嘲笑完自己的朋友時,沒想到朋友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被騙的回答,使他突然感到一陣錯愕:「自己為什麼那麼可恥?這麼膚淺?」 
被騙的男子不是主角。主角是另一個普通人。一個喜歡識破別人目的、小心眼的男人。

這個廣告深奧的地方,就在於它傳遞一個訊息:
 「別人不會朝邪惡的方向去想,而我卻會。真的好丟臉、好可恥、好可悲。」 
如果這個廣告是由一個神聖的角色來宣導一些勸人向善的觀念,
就一點都不值得細細品味了,只會讓人覺得在唱高調。

所謂戲劇,描述的就是人心不斷變化的過程,劇中不斷變換心境的人正是主角。
他認為自己不會受騙,可以輕易識破別人的謊言。為什麼他可以看透別人在想什麼?
因為他自己也會欺騙他人。

我不是在宣導人不可以說謊,也不是叫你不能識破別人的謊言,
只是希望大家仍能保有一份自覺的心。
「這個人真單純,連這種騙局也看不出來。我以前也曾經這麼單純過,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變得這麼不單純了。」

你要有這種自覺之心。知道自己錯哪裡,才有重生的機會。 事情都有一體兩面。
你可以選擇用善意的出發點來思考;也可以選擇用惡意的出發點來思考。 
證嚴法師曾說過以佛心看人,人人皆佛;
以鬼心看人,人人皆鬼

快樂並不在於有與沒有   而是在於珍惜與知足

Sunday, October 24, 2010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
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
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

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
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
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
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
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
所以 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
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 。

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

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  。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
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
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

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重要的是父母要捨得放下! 悟到 [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逆向開展自己




羅馬時代有一傳說,一戶人家的佣人,在廚房不小心打破一瓶油,驚嚇的他嘗試用手把油舀回去。當時做飯都是燒木柴或麥梗,地板上的灰屑,也一起被佣人的手舀收起來。 

事後,佣人到井邊洗手,發現雙手去汙神速。這個小錯誤卻意外的促成肥皂的誕生。原來,油加上草木灰中的鹼成分,具有去汙功能。

一般人都不喜歡手滑膩膩的,會想盡辦法「去掉」油。但是,若在油中「添加」鹼的成分,反而讓「油」,
變出「去油」的額外功能。

這故事,開展出一個啟示,有時候「不減不去」,
逆向用「添加」的方式,反而讓一件事,
多出了四面八方向的發展空間。 

放眼職場的糾結,上司執意要「去掉」不順眼的下屬,
這種案例何其多。 

美國一家知名汽車公司,因一位高階主管的錯誤判斷,虧了1,000萬美元。高階主管引咎辭職,總裁說:「我才剛剛花了1,000萬美元訓練你,怎麼可以輕易讓你走?」

就人性與榮譽心來看,
該位主管接下來應該會更拚命為公司效命吧。 

另一則故事也發生在美國。一位總裁巡視公司,
發現一位員工,坐在窗戶前發呆很久。總裁詢問總經理原因,總經理回報說:「我們公司八、九成的創意,
都是這位員工在窗前發呆時想出來的」。

職場犯錯,一定不可原諒嗎?上班發呆,一定效益不彰嗎?
相處不順的人,就一定得「去掉」或發落邊疆地帶嗎?
主管看不順眼的人,就等同對公司毫無貢獻嗎?

對一個活生生的人而言,什麼樣的價值標準才是權衡他現階段表現的一把尺呢?是主管的個人喜好,還是數字效益,
或是其他向度的貢獻?

你知道狗與貓,永遠作不了朋友的關鍵嗎?因為狗高興時會張大眼睛,生氣時會瞇起眼睛。貓恰恰與狗相反,瞇眼時,
代表喜悅,圓睜著眼十足表示不滿。 

狗與貓永遠站在自己角度,解讀對方,敵對對手。
「杵」在原地,就注定與對方形成「平行線」。
人,應該略作改變,嘗試「去掉」敵意,「添加」善意,
讓對方的一扇窗成為自己的一面鏡。


Friday, October 22, 2010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說到有一個樵夫,
總覺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裡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氣,便在吃中飯時對著妻子大大的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並遷怒到正在廚房裡做菜的女兒,女兒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飯時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鹽,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
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夠悲慘,居然連頓好飯也沒得吃。
於是,飯後他氣衝衝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邊砍,
一邊氣急地對其他的樵夫訴說著自己那”倒楣的人生”,他越講越氣!砍柴時一個不小心,斧頭脫手飛了出去,打中了一個路人,那路人不是別人,而是由鄰國來訪,路經途中的鄰國王子,鄰國國王氣得派兵大舉進攻,
一場戰爭就此爆發。
一場戰爭,居然間接導因於一頓充滿埋怨聲的午餐。 
這個小故事給了現代人不小的提醒,
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我要說「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呢?
有以下的兩個原因:
.埋怨會擴散:
        一個人如果常怨天尤人、批這評那,那麼,
他(她)的情緒很容易就會波及到旁人,甚至影響了整個群體中的氣氛與風氣,漸漸地,群體中充滿了怨聲載道、
楚囚相對的消極氣氛。
.埋怨會吸光您的「養份」(福氣):
        埋怨的情緒會吸光您的快樂,吸光您的人緣,
吸光您的自信,吸光您的動力,不但得不到原本所沒有的,
還會讓您原本所有的也漸漸被噬去。
所以我說: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朋友,千萬不要讓「埋怨」的情緒毀了您的生活。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智者的四句話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

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
「把自己當成別人。」
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
接著說,第二句話:
「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沈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
第三句話:
「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

第四句話是:
「把自己當成自己。」
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
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
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其實第四句話涵義蠻深遠的……….人活在世上,
終其一生的時間,強加自己主觀的意念在一切事務之上,
煩惱是自生,也要自解,
敞開自己的心胸就會領悟到很多事情的真諦。

而智者所說第四句話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生命之中很多事情是要自我解決,適時肯定自己,表現自己,
自己的心理需抱持樂觀進取,朝自己既定方向去努力,積極的活出自己,不被環境影響自己思想觀念,
進而把自己的快樂傳染他人,這就是第四句中的
『自己就是自己』了。

勇敢走自己的路,活的真實活的努力,積極而正面思考,勇於突破自己心靈的限制,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真正活的快樂自我實現。

「把自己當成別人。」
是要有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立場看事情。

「把別人當成自己。」
是要學習人的好處、優點,缺點不要出現。

「把別人當成別人。」
是要把好的告訴大家,有個典範。

「把自己當成自己。」
認清自己,隨時提醒自己,自己才是最大敵人。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 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留一點空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
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要把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
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裡。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
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
腳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緣種福。

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天上閃亮的星辰。因此,即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它可以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當困難與挫折之來,應平靜面對,樂觀的處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
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
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要害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寵愛縱容他!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很有錢的富翁離了婚,獨自帶一個兒子生活。 

後來富翁又娶了一個老婆,也生了一個男孩。

這個後母對前妻生的孩子非常寵愛,但對她所生的孩子卻是非常嚴格。每當這對兄弟犯了錯時,她總是嚴懲老二而不責罵老大。 因此老二對於母親的偏心總是很難以諒解!

這個富翁只覺得這個後母很疼前妻所生的孩子,
因此也覺得很欣慰!!

慢慢的,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個富翁也老了,
而這對兄弟也長大了。 

老大因為深得後母的寵愛,而開始在外胡作非為。 
老大要什麼東西,後母就買什麼東西給他。
老大打架翹課,她不規勸責罵他。 
老大經常喝酒鬧事,她也只是幫忙賠錢了事,
她從來都不加以苛責處罰老大!

有一天老大終於犯了一個滔天大罪,老大因為酒後誤事,失手殺死了一個人,被法官判處以無期徒刑終身監禁!!於是,富翁的整個龐大的家產與事業就由老二繼承!此時,老二才終於明白原來母親對自己的苦心栽培!!

於是得到一個結論:要害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就是寵愛縱容他!!」


Monday, October 18, 2010

站在有光的地方





想擺對地方,就要調整自己的角度、學會溝通。
先面對光源才能投射出自己的光亮。

到歐洲旅行,經過巴黎,拜訪一位結識多年的朋友。先生是台灣人、
太太是當地人,他們新婚不久,在市區河岸邊買了新居,位於一幢六樓大廈的四樓,設計及裝潢都自己來。剛搬進去住不到半年,笑說是九成新,夫妻倆很熱情地「逼」我一定要住兩天再走。男主人有眼光、女主人有巧手,加上兩面巨幅落地窗的大河景觀,把一棟十九世紀時代留下來的平凡房舍打造得有如天堂。他們酷愛東方文化,
牆壁上掛著的畫作及櫥櫃上的擺設,都透露著兩位主人的品味。

身為他們口中稀客的我,很自然地被這些精心設計的氛圍所吸引,對每一項設計
讚賞有加。其間,我發現一只十分精巧的古董瓷壺,高約 十五公分 ,身形如花瓶,顏色是平日很少見的青綠帶點淺粉的色澤,像冬日的小草蒙上薄薄的霜雪。
瓶口有蓋,蓋上有鏤空雙囍雕花,表現製作技術的高深。古董瓷壺本身已經
夠特別了,主人還特別將它放在一盞崁燈的正下方,讓光源集中地投射在它身上,
更加凸顯它不凡的氣質。

「這古董瓷壺好美,很貴吧!」我問。

「台幣一百塊,我老媽知道我太太喜歡這些小玩意兒,在鶯歌一家瓷器店裡挑的。」
男主人說完大笑。他說的那家瓷器店,我去過。印象中,裡面堆了很多陶瓷飾品,
光線不是很明亮,陳設也雜亂得很,實在不像是會賣出這麼有氣質的東西的地方。
從事行銷工作多年,我知道賣場布置對生意的重要性,可惜有很多商家完全忽略
了這個重點,逕自顧著提高賣場的坪效,盡全力堆滿各式商品,反而無法凸顯
商品的價值;也難怪這麼精巧的瓷壺,只賣台幣一百元。當它被帶到巴黎,
陳列在朋友新裝潢好的家裡,身價立刻提高十倍以上,我相信這時候出價一千元
或更貴,一定也有人願意接手,只怕主人不肯割愛了 。

在那樣的商店挑便宜貨,就像在跳蚤市場發現古董,靠的是眼光。而平凡的東西,
若要彰顯價值,就必須擺對地方。好眼光加上擺到好的位置,就成全了世間
最美的相遇。千里馬與伯樂,相看甚歡,道理大抵如此。

有些朋友,埋怨自己懷才不遇,基本上也是將自己擺錯了地方,無法真正發揮長才。這時候,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必須靠自己移動位置,擺對地方。

所謂「擺對位置」,不一定是跳槽換工作,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學會溝通,就像是藉著面對光源,以折射或投射的效果,用互動的方式讓自己發亮。若不懂得調整自己的角度,換到任何地方都還是有可能被忽略。

當然,光搶到好位置,並不能保證能夠發揮。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實力,
能不能稱得上是一塊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啊!


Sunday, October 17, 2010

錯過了一次,也許就錯過了一輩子





為了訂婚的細節,曼菁和立平先是爭執不下,繼而演變成各持己見,相互相指責,
最近吵到臉紅脖子粗....盛怒中,曼菁跳腳叫囂著:「算了!乾脆不要訂了.......」立平也不甘示弱~~~「不訂就不訂!」扔下狠話之後兩人各自鼓著一肚子氣回家了...。

這一肚子氣,氣的全是對方,都認定那個人簡直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根本是沒把我當一回事!繼而發酵為───他(她)一定不愛我,再轉化成,如果他(她)在意我,就應該先打電話給我!這意味著雙方都希望對方先主動示好,卻是誰也不願先向對方示好。兩人就這樣僵著,但在內心深處卻又切地盼著渴望接到對方的電話。

一星期過去了,兩個人都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偏是越來越不肯先放下身段硬是要看誰拗得久。這天,曼菁的母親來到她房間,沒等媽媽開口,她便像刺蝟般叫了起來.「不要勸我!
我是絕對不會先低頭的!」母親輕輕一笑道:「誰說我要勸你來著,
我只是要說故事給妳聽!」曼菁放下武裝, 好 奇地望向母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年輕男女,兩人情投意合相互欣賞,
唯一的問題是她們倆都是O型的人,個性又都是很倔強,那個女生更是得理不饒人,
每次吵架總要佔上風才甘心。事後那個男生總會講『我讓你並不是我爭不過妳,
而是因為我愛妳』那女生心裡 雖 是好感動,嘴上可從不表露....

後來,有一回兩人又為出國的事發生吵,女生一氣之下說出:『不如分手』話一出口她就後悔了。只是礙於面子,她當然只有硬撐,她以為他一定會像以前一樣,讓她、哄 她。結果,他沒有。而她,儘管滿心悔恨自責,卻怎麼也不肯主動向他表示.......。

就這樣拖了一個多月。後來,她是由同學那兒知道他出國的消息,
她先是憤怒罵透了他 的負心,怨遍了他的無情,漸漸地....當她冷靜下來之後,
當她有勇氣面對自己時,才發現自己的愚昧和自以為是..........

『媽媽...』

「媽只是想告訴妳,真愛,是包容、是忍耐,而不意氣用事!」退讓主動示好,
很多時候不代表懦弱或失敗,而是一種智慧的表徵,妳懂吧?在愛的境界裡,
愛應該是成就 一切的動力,而不應該是逞強爭氣的競爭,知道嗎?

當天晚上,曼菁撥電話給立平,只響了一下他便接起。先讓步,先示好,
先閉嘴,主動表示善意,真的不表示懦弱,不會損及一個人的尊嚴,
是一種恢弘大度的至愛行為。

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亦然。很多好朋友會為一句話句而傷了和氣,損及友誼,
甚至不講話不往來。要交一個朋友,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但是要失去一個朋友
只要一秒鐘。當然有人會說:「少他一個也不會死!」。是不會死,而且離死太遠。
只是,那 樣 的失去,卻是生命中很大的遺憾。

生命中,許多原本屬於我們的幸福完美,常常因我們的輕忽而恣意揮霍,
不懂得珍惜,又常常因我們的自責面子和不必要的堅持而使得良機錯失,
姻緣拆散,朋友反目。

想想,這中間真正的受害人是誰呢?若只是為了放不下矜持,為爭一口莫名所以氣, 
而 死拗著,那不是酷,不是有種,也不是堅強,而只是頑固。
與摯愛相比,那些小小 的 自我,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真的!如果你愛你的朋友,尊重他們,何妨先表示關懷,何妨先示好,如果你心中長藏著一些感謝,有些話要告訴某一個人,千萬別一直悶著,找個時間告訴那個人吧!
在 你有生之年好好感受一下,愛的溫暖.....那感覺.......真好....

女人最偉大的行為,莫過於為一個男人蹉跎歲月;男人最放心不下的,
是有一個女人一直在等他。

誰都沒有義務去等待,錯過了這一次,也許,就錯過了一輩子。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價值是創造出來的




一個自以為是全才的年輕人,畢業後屢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他覺得老天爺對他不公平,他懷才不遇,對這個社會非常失望,多次的挫敗,
讓他傷心絕望。痛苦絕望之下,有一天他來到海邊,看著藍藍的大海,非常憂悶,
一度想要跟隨浪花的腳步,投身大海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老年人,他跟年輕人說:「你看這邊有一顆貝殼,
我把它丟在海灘上,你幫我再找出來。」年輕人說:「這怎麼可能,
這邊有多少貝殼!」這個老人又從口袋裡拿出一顆五彩繽紛的貝殼丟到海灘上,
再請這名年輕人找出來,而這名年輕人一眼望過去,很快就找了出來。

而這名老伯告訴年輕人,你就像還沒有磨光的貝殼一樣,不容易被發現,
你必須經過磨鍊才會有所成就,才能顯示出你的價值。

當遇到一件沒法解決事情,甚至是已經影響到生活、家庭時,何不停下腳步,
暫時的想一想是否有轉圜餘地?或許換個方式、事情就會簡單點,
然而通常在那一刻,我們並來不及想到這些,只是一味的在原地踏步、怨天尤人,
讓自己一直陷在痛苦的深淵中。

生命中總有挫折,但是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我們:找出失敗的原因、
加以改善,從逆境中走向成熟。逆境不代表失敗,而是走向真理的一條道路。
切記!當逆境來臨時,便代表離成功更進一步。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兒子的幸好哲學





前幾天中午接到么兒老師的電話:「安安在走廊打棒球,被球棒打到左眼上方,
眼鏡也碎了。」我十萬火急趕到學校,將摀著左眼、還流著血的兒子帶去醫院。

醫生說:「眼鏡碎片割到眼皮,幸好沒傷到眼球,不過要縫個五、六針。」

回到家中,我忍不住責問他為何在走廊打棒球,「老師不是規定不可以在走廊打棒球嗎?你怎麼可以不聽話?」「我沒有,我是上廁所路過,剛好小傑揮棒才打到我的。老師好生氣喔!她是不是以為我不乖?」

隔天早上我到學校,請老師查明事情原委。我向小傑保證不會要求他賠償眼鏡後,
他才低頭承認:「安安並沒有跟我們在走廊打棒球。」老師這時改口稱讚兒子:
「安安一向是個好孩子。」

黃昏時,我一如往常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回程中他遠遠看到小傑,
興高采烈對他揮手:「小傑,再見!」

「安安,你不會氣小傑打破你的眼鏡,又害你受傷嗎?」我訝異的問。
「不會啦 !他又不是故意的。」兒子心無芥蒂。

「可是,」我仍忿忿不平:「起先老師還冤枉你不乖;而且你流好多血,
又縫了五針,一定很痛!何況小傑也沒賠我們配新眼鏡的錢。」

「媽,沒關係啦!幸好最後老師知道我不是壞孩子;幸好眼鏡碎片沒弄瞎眼睛;
幸好那些在走廊打球的同學沒有再被處罰。」兒子在機車後座,小腦袋靠在我肩膀,「媽咪,妳知道嗎?小傑他沒有媽媽,爸爸找不到工作時還會對他兇,
幸好妳沒有跟他要配眼鏡的錢,我怕他會被他爸爸打。」

我感覺他雙手攔腰把我抱得緊緊,「幸好我有爸爸媽媽疼。對了,
眼鏡錢可以從我的零用錢裡慢慢扣呀!」

看著兒子蹦蹦跳跳進了家門,我的眼角有點濕了。孩子,媽媽真是慚愧,
為什麼我只想到老師對你的誤會和同學造成你的受傷;反而是你那一連串的
「幸好」,讓媽媽領悟了什麼叫善良、體貼、包容及惜福。孩子,謝謝你!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用感謝善解孽緣




世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遇到好人和貴人,
然而由於生生世世的因緣關係,現實生活中往往
不盡人意,有些人還會經常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
蓄意與自己作對的人。如何善解生命中的孽緣?
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感激之心看待生命中出現的所有的人,
包括自己認為不好的人或敵人,這樣的寬容
與慈悲必能善解一切生命中的孽緣。 



鴻池是全日本最著名的清酒製造商。不過,他剛開始經商時,只不過是一個
奔波在大阪與東京之間的小商人而已。他從一個小商販,一舉成為聞名日本的大富豪,緣於一段陰錯陽差的故事。據說有一天鴻池來到自己的酒坊視察工人們的
工作情況,卻發現有個工人正在偷喝米酒。他感到非常生氣,狠狠地責罵了那個工人一頓,還扣了他半個月的工錢。事後那個工人也忿忿不平,辨稱他只是試嚐
新釀米酒的滋味,老闆根本就沒有理由扣罰他的工錢。鴻池把這個工人的態度
和反應看在眼裡,心想:「這個傢伙做錯了事情還心懷怨恨,看來不宜把他
留在酒坊裡。」 於是就毫不客氣地叫他收拾東西離開酒坊。 

沒想到那個工人遭到解僱之後,心中非常惱火,臨走前他決定要報復。
於是他抓了一把火爐的灰燼,偷偷地扔進了米酒桶中,然後就開心而又迅速地離開了酒坊。當時全日本生產的米酒都有點混濁,那個工人心想:
撒進了火爐的灰燼之後,米酒就會更加混濁,老闆肯定賣不出去了。
但是事情的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鴻池第二天來酒坊查看時,雖然看到了
地上和酒桶中被丟棄的爐灰,同時也發現了一件從來沒有見過的事。

原來火爐的灰燼沉到了酒桶底,而在沉澱物層上的酒層,卻變得非常清澈透明。
他猜測到肯定是那個離職工人的惡作劇,不過當他看到桶內清澈的米酒時,
早把工人蓄意報復的惱怒忘到九霄雲外,他轉而感激那個工人給他提供
了一條把混濁的米酒變成透明的清酒的思路。鴻池於是立即把爐灰澄清
酒品的新發現拿來做清酒的研究和實驗,經過多次改進和試驗,他終於發明
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濁酒淨化法。

淨化後的清酒上市後,立即轟動了全日本,各家賓館、飯店紛紛大量訂購,鴻池又滿懷感激之心把那個已被解僱的工人禮聘回來繼續工作。

由此看來,當遇到人生中的貴人時,自然應該心懷感激,不能忘記他人的恩惠,因為他是你人生中的轉折點。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蓄意與自己作對的人時,也大可不必以惡制惡,作人應該明白「怨怨相報何時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他也許可以送給你一個難得的機遇呢!即使遇到人生中短暫出現過的人時,也要感謝他在你的生命中曾經與你結緣,將來說不定還有後續的機會。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習慣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他忘了 
用心體會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他忘了 
培養幽默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他忘了 
運動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他忘了 
感恩惜福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忘了 
謙卑縮小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忘了 
建立自信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他忘了 
閱讀好書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他忘了 
安排休閒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他忘了 
不斷學習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他忘了 
顧客滿意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他忘了 
萬全準備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他忘了 
勇於承擔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他忘了 
轉行思考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畏懼調職的時候,他忘了 
提昇自己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沮喪失意的時候,他忘了 
檢討改進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他忘了 
真誠傾聽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畏懼調職的時候,他忘了 
提昇自己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沮喪失意的時候,他忘了 
檢討改進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他忘了 
真誠傾聽 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業績消退的時候,他忘了 
積極行動 是一種習慣!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東京物語 - ( 年老父母的哀歌)



有很多事,年輕時都不懂,真的連聽都不懂。等年歲漸長,小孩漸大,
某天才恍然 大悟這些事 .... 
                                                                       
小津安二郎導演   早年享譽國際的" 倫理親情"片代表作       
東京物語-( 老父母的哀歌故事) 
有朝一日,你我都將是故事中的老父母! 預見未來,
先規劃晚年生活的模式與本錢,才是上策!     
                                                                             
東京物語,影像一開始就有其象徵意義:一輛火車由僻遠鄉間駛向都市東京,然後鏡頭轉向鄉間的老夫婦,正在整理行李預備去東京看已成家立業的孩 子們,夫婦為枕頭到底在誰的行李包裡起小爭論,反映著他們年老後的糊塗健忘。
                                                    
而後,有一寡婦從窗口經過,攀談間,表達出對這對夫婦的欽羨,
因為她是個很寂寞的老婦人。這小小一段落影像,在電影結尾時,將會有很嚴謹的對照。              
                                                                             
老夫婦去東京先在大兒子處落腳,當晚,在東京的孩子們都來探望父母,
除了 大兒子外,還有嫁出去的女兒,以及另一個因二次大戰丈夫殉難、如今已單身 的媳婦。                                                    
                                                                             
大兒子是個醫生,跟妻子原本預期在老父母來時,好好利用週日帶他們出去玩 的,
未料病人急診,假日泡湯,反而變成老媽媽帶生氣的孫子出去周圍空地玩 。    
老媽媽感慨的看著孫子說,孩子總算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孩子了,我的年歲,
應當看不到孫子成婚了吧?                                
                                                                             
兒子沒空,父母被送到女兒家,女兒比兒子更糟,非但沒空,還很吝嗇,
兩老 更是沒去處可玩。最後還是守寡的媳婦請假帶兩老逛遊東京,
還請他們去簡陋的單身宿舍吃飯喝   酒,深有情義。                                         
                                                                             
媳婦不能一直請假,兩老還是沒得玩。兄妹商量把兩老送到熱海度假旅館,其實兩老是想跟兒女在一起,去到熱海,看的是陌生年輕人的喧鬧,加倍襯托兩老的寂寞,老人家沒有玩興,老母親還突然暈眩站不起來,只好提前回到女兒 家。
                                                                             
這可慘了,女兒連著工作講習,根本沒有預期要接待父母,父親尷尬之下謊稱有朋友接待,母親只好再去打攪既己守寡、其實並沒有接待義務的媳婦。      
                                                                             
其實這時兩老心中都有數,他們是不被歡迎的客人。兩老坐在廊前等候朋友和 媳婦下班,是寂寞而蒼涼的。但是他們很有默契的絕口不提心中的失望與沮喪 。

父親和朋友相聚,酒醉後終於說出心情,他心知肚明,知道讓孩子去東京留自 己孤單在鄉間,孩子在東京卻過的很打拼,是大都會下的小人物,並沒有活出 他當年對孩子風風光光的期待,遠離家鄉、父母去東京,原來是如此的不值得。    

為人父母又能怎樣?只能坦然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鬱悶下跟朋友酒醉,而朋 友呢,
其實也無法如預期的招待一晚,最終竟然是酒醉的爸爸帶著酒醉的朋友回女兒家,
女兒嫌厭極了,一肚子氣。                 
                                                                             
至於母親呢,在經過親生兒女都不能接待居住的波折後,再去守寡的媳婦簡陋 住所暫住,更深深感受到這個媳婦的體貼遠勝過親生兒女,但卻深知她不能為 了公婆一直孤單守寡一輩子,也勸她該圖謀自己的幸福,找好男人改嫁。因此 邊勸她改嫁、邊暗自垂淚。                         
                                                                             
就這樣,去東京都會一場,老父親最終的結論是:至少,
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過的好好的,我們也可以心安了。               
                                                                             
回鄉間後,老母親隨即病倒,不久即過世了。未料父母才離東京,孩子們立即 接獲噩耗返鄉。喪事匆匆,東京的兒女們又回去東京。竟然還是守寡的媳婦守  到最後。                                            
尚未出嫁的小女兒無法接受哥哥姐姐們的自私,這個寬厚的守寡嫂子勸她說:「原諒他們,他們已經有他們的家、有他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是最愛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竭力扶持保護的.... 等我日後再婚,我也會跟他們一樣的。」  
                                                                             
最後的影像,就是這個難能可貴的守寡媳婦也離開了,火車駛遠。剩下孤單的 老父親,隔鄰早已守寡的孤單老婦,又再度經過窗前,體會理解的跟老父親說:「是很孤單啊。」                              
                                                                             
東京物語充分反映出年老父母的失落感。父母終生勞苦,就是為了孩子日後的 成就,但孩子一個個長大按父母期望為事業打拼之後,勢必就得遠離父母,忙 到當父母去探望時,竟連抽空的時間都沒有。         
                                                                             
一座火車的駛出鏡頭之外,串連了遠在異地的子女與孤單的老人家,
也串連了鄉間與日益繁忙的工商都會。 
                                                                             
東京物語也反映著父母用同樣的心養育子女,各個子女對父母親孝心卻有差別,
這很難用道理講明、只能稱之緣分的人之常情。                        
                                                                             
小津導演對忙碌的兒子並不批判,只客觀描述出兒子媳婦的忙碌,甚至週日都為了急診得放棄休假;至於女兒,小津是讓對話自然呈現出她的鄙吝、甚至對父母來自鄉間的輕蔑。父母親不是沒有感覺,因此父親輕描淡寫說:「嫁出去  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正是這個女兒,襯托出守寡媳婦的溫柔體貼。她很清苦,但是對公公婆婆照顧 細膩周到,
甚至不忘給婆婆零用金。父親因此最終是把母親遺物中最鍾愛的錶  送給這個媳婦,
說:沒想到是死去兒子的媳婦對我們最有情義。            
                                                                             
至於他們的小兒子,只有在父母從東京回家時路過,有機會相見,當母親彌留之際,
這個離父母最近的兒子,竟然為了工作沒有趕的及回家。               
                                                                             
未嫁的小女兒看到這一切景象,心中憾恨難平,寡嫂跟她說:「等妳有了自己  的生活,
也不得不這樣。人都是最愛惜自己的生活的。等我再婚,我也會變成 這樣,
儘管不願意,我們都不得不改變。」一句話,道出對離開父母的兒女的 寬囿。   
                                                                             
人生豈不正是這樣?父母含辛茹苦,正是為了孩子的展翅高飛。但孩子展翅高飛之時,
也是走出自己的世界遠離父母之刻,最終是白髮兩鬢。

記得在民國 72年時日本有一部片子,也是叫『?山物語』的電影,述說在日本某個貧困的年代,年齡到了 60歲時,就由兒子背上山中任其自己死亡的傳統故事,片中老婦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和兒子不忍背送老母上山,老婦自己撞缺門牙表示已經老到不能吃東西了, 催促兒子背其上山自滅及兒子在背其老母上山的痛苦掙扎情形,這是物質缺乏的時代悲歌;這部『東京物語』則是述說老年人在現代忙碌工業社會的孤單,兩相比較,都是老年人的悲歌,你我正逐漸走入這個孤單的階段,因此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古云:兒孫自有兒    孫福,子女長大就像會飛的小鳥,羽翼長全了,自然就得高飛,建立他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Monday, October 11, 2010

父母子女的緣份





二十年前,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 一個一個相繼離家,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 , 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到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 ,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 ,放在玻璃板下,
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 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 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 
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 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 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 真誠推荐,感動心靈!

【目送 】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
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 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
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 告別時, 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 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
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
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
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 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
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
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

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