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30, 2014

好好的嘴巴


「有沒有想過一輩子我們說了多少話?
根據統計學家估計,一個正常人一天所講的話,
大約要用二十張B5的紙來記錄,
以這樣的說話量來累計,
一個月可以寫成六本一百頁的書,
一年下來就有七十二本,如果壽命以七十歲來算,
總共就講了五千零四十本一百頁厚的書了。」
學生聽完這樣的數據,不約而同的發出驚呼:
「哇!這麼多的書足夠開一家小型圖書館了。」
「是呀!」我說。
「可是,這家圖書館有多少本有價值的好書呢?」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只見每個孩子都皺著眉頭,
很認真的思考它的答案。
我們每天所說的話大致上可分成三類:
一、是好話:
諸如軟慰語、智慧語,能提振人心,授業解惑等等。
二、應酬話:
「今天天氣真好」、「早安,吃飽了沒?」
等禮貌上的招呼或工作上的對談,沒什麼好不好的分別。
三、是惡語:
聊人隱私、傳些八卦,抱怨這個、批評那個,
通常都是拿別人當話題。
哪些話出自我們嘴巴的頻率最高呢?
許多人終日言不及義,製造一大堆語言垃圾而不自知,
甚至引起糾紛、壞人名聲也不以為意,
輕則招怨惹禍,重則損福傷德,不可不慎!
其實就身口意三業而言,身體要犯大錯不易,
心念要防較難,唯有口德,常在輕忽中一犯再犯,
就算有再多的福氣也經不起天天耗損,
何況是福薄之人,
因此我們應該從小教導孩子學會說話,
在正確的時間,合宜的地點,說該說的話,
「三對」連成一線,才是最高格調的嘴巴。
一、正確的時間:
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想講就講,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
下課說不夠,上課也說,排隊要講,連走路也不放過。
一張嘴巴似乎沒有空閒的時候,東拉西扯惹人厭煩。
俗諺說得好:「沉默是金」,
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閉上嘴巴,其實是智慧的表現啊!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同時也是個能言善辯的演說家,
所以很多人都來找他學習演講的技巧。
有一個年輕人也慕名前來拜他為師,
當他一看到蘇格拉底進來,便立即上前自我介紹,
從他顯赫的家世到他心中的抱負,一直嘮叨個不停。
蘇格拉底看他沒有休息的意思,
便伸手捂住他的嘴說:「我得跟你收雙倍的學費。」
這年輕人驚訝地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對他說:
「因為我必須教你兩樣功課,
首先要教你如何勒住舌頭,再教你如何開口說話。」
二、合宜的地點:
熱鬧的場合,可能因一句戲言而跌落谷底;
喜慶的氣氛,也常常因不當的話而瞬間結凍,
開口的人往往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
我們都該引以為戒才是。
相反的,更要如及時雨般,
在需要的地方加幾句如珠妙語,
掌握狀況往好的境界發展,
這正是語言藝術的最高竿呀!
有一位鋼琴家應邀到美國某一城市演出,
當他一出場時發現觀眾稀稀落落,不到全場座位的五成。
他當然很失望,但是他走到舞臺的前端,
對觀眾說:
「貴市的人一定都很有錢,
我看到你們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
整場的人聽了哈哈大笑,
那是個充滿音樂和笑聲的夜晚,
隔天在媒體上也出現了極高的評價。
想想看,一句貼心鼓舞的話是多麼神奇啊!
就像天使手中的仙女棒。
三、說該說的話:
身體的傷痕易治,心中的怨恨難解,
有很多人都難以釋懷曾被語言上的傷害,
諸如被排擠、被冤枉,身材的嘲弄、謠言的中傷,
那是一輩子難以平復的疤痕,總會隱隱作痛。
因此我們要將心比心,謹慎說出每一句話。
尤其有關別人的閒話,更應盡量避免。
畢竟事不關己,許多人便棄守心防肆意批評,
殊不知字字如刀、句句似劍,傳言往往失真,
一下子就傷了人,
所以說話前先用三個篩子過濾一下吧!
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
如果只是道聽塗說或人人都這麼說,那就停止開口!
第二個篩子要了解是否為善意的,
如果說者其心術不正,愛嚼人舌根,
那就更沒有說它的必要了。
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這件事是重要的嗎?
街談巷議閒人打發時間,這樣的內容能免就免才對。
如果一件事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
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我們又何必為它傳播呢?
說了也只會造成人我之間的困擾罷了。
流言比劍更可怕,可以傷害一個人於無形,
這樣做等於是把自己的快樂加諸別人的痛苦之上,
於心何忍呀!說話豈可不慎?
有人說得好: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言之有物,謹言慎行,一輩子都將受用不盡。

Sunday, September 28, 2014

讀懂了你就成熟了


1、不努力的男人只有兩種結果,埋怨不完的時不與我和幹不完的體力活;
不努力的女人只有兩種結果,持續不斷的比較跟計較!(學會奮鬥)

2、不要奢望別人給予經濟上的幫助,錢對任何人都是不夠用的,
有一萬元的人想幹兩萬元的事,有10萬元的人想幹20萬元的事。
學習幫助別人而非要人幫助,施比受有福(學會自強)

3、朋友幫忙是善事,是道義;朋友不幫也無可厚非,不該心懷怨尤。(學會理解)

4、要知道沒有人必須在需要的時候幫忙,只有神樂意幫助我們,
所以要讓自己獨立、堅強、快樂、幸福,和依靠神才是需要做的,
畢竟只有自己和上帝才會ㄧ同面對生死與共,息息相關的人生。(學會堅強)

5、不要看貧富交朋友,他有億萬家財跟我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別把自己弄成哈巴狗。
他也許一無所有卻可以把唯一的饅頭分給我們。(學會分辨)

6、不要為了經濟富有的朋友疏遠了精神富有的朋友,慢慢你會明白,
經濟上富裕的朋友可以帶我們吃喝玩樂,也可以帶給我們複雜紛亂的世俗煩惱,
精神富有的朋友也許只能帶我們去田野裏,去溪流畔,沒有美酒佳餚,
沒有香檳、咖啡、沒有舞池,可是可以一起奔跑、一起笑的像傻子。(學會自重)

7、要相信世上真的有美好堅貞的愛情,但不要只憧憬浪漫的事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它或許只屬於牛郎織女、梁山伯祝英台、還有外國的羅密歐和茱麗葉。
因為他們都沒有活很久。而我們是要活很久的。(學會珍惜 )

8、不管你們因為什麼結婚,婚姻是神所設立的,是ㄧ種盟約,所以你們就要愛這個家,
不管它多麼簡陋多麼寒冷,你們都有義務讓它溫馨起來,因為你們是夫妻!(學會包容) 
不管啥情況如果有了孩子,必須為孩子負責,孩子是神的賞賜而不是代價,
必須盡心盡力教養孩童,言教不如身教以身做則
(學會承擔)

9、我們的青春眨眼間就沒有了,我們可以抗老化皺紋可以靠專業技術改善,
但阻止不了歲月帶走我們的熱情,然而我們可以讓心在歲月中慢慢磨礪,
如蚌中的沙,慢慢的光潤起來,等到我們發蒼齒搖、步履蹣跚的時候,
還可以讓珍珠的光澤暈紅最後的行程,不是嗎?(學會成長)

10 不要執著,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會迎合你,地球不是為誰轉的,
所以不要執著于擁有,我們在世上是寄居是客旅,生命是神所賞賜的禮物,
生是赤裸裸的來,死又能帶走什麼呢?(學會放手)

Friday, September 26, 2014

你不能把香蕉罵進垃圾桶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
主講人是揚名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
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
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
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
這校園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怎麼素質那麼差?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
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
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
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
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
你太不像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
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
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
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
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
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
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
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
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
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
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
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
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
咒罵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
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罵。
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
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
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
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
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
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
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14

生生不息的愛和希望


一個男人為給妻子看病,已經債台高築。
由於實在交不起住院費,這天,男人辦理了出院手續,
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囊,
攙扶著依舊病重的妻子無奈地往農村老家趕。
然而在汽車上,他們碰到了一位好心人。
當這位好心人聽說了男人和妻子的情況之後,
他說他恰巧在一家慈善基金會工作,
他要試著想想辦法幫他們一把。
果然,沒過多久,
男人就收到了這位好心人寄來的2000元,
妻子又重新住進了醫院,夫妻倆百感交集。
之後,每當他們感覺到住院費所剩無幾的時候,
他們都會收到那位好心人寄來的錢款,
這雪中送炭一般的幫助,讓夫妻倆的心中暖融融的。
除了必要的交給醫院的費用之外,
夫妻倆省吃儉用非常節儉。
他們在心底裏一遍一遍叮囑自己,
這些錢來自許許多多雙愛心之手,
也許這些人也並不容易,怎能亂花呢!
春天,雪融花開的時候,妻子的病終於好了。
在將近兩個月的治療時間裏,
他們一共收到那位好心人寄來的錢款14000元。
夫妻倆決定去拜謝這位好心人,
以及那家給了他們那麽多幫助的慈善基金會。
然而,當他們風塵僕僕地趕到那一座城市,
才知道,好心人並沒有在什麽基金會工作,
他在郊外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小工廠,
而那14000元錢,全部是他個人拿出來捐給這夫妻倆的。
這件事很快引起了當地媒體的注意,
電視台的記者第一時間趕往郊外去採訪這位有愛心的人。
記者問,你為什麽要去幫助一對與你素昧平生的夫妻呢?
他笑了笑,說,也沒有別的,那次在出差的車上,
我看他們實在困難,就決定幫他們一把。
記者又問,那你為什麽不從一開始就告訴他們,
這錢是你一個人拿出來的呢?
這次,他沒有直接回答記者,
而是為記者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我小的時候,記得有一年,家裏窮得實在沒有米下鍋。
就在父母為這件事情發愁的時候,
村幹事給我家背來了一袋米,
幹事說,這是上級發下來的救濟米,
誰都知道你們家四代同堂,人口多,糧食肯定不夠吃,
也許這袋米正用得上。
結果,就是這麽一袋米,讓我們家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又過了好幾年,日子開始好過了,
父母才從村幹事的媳婦口中得知,
那一袋米其實並不是救濟米,
而是幹事從他們家所剩不多的糧食中接濟給我們家的……
講完後,他對記者說,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
我從村幹事那裏學會了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
是啊,能讓一個人坦然地接受你給他的幫助,
並且不讓他有絲毫的為難和歉疚,才是真正的愛。
記者並不甘心,又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似乎更加直接和尖銳:
既然你要幫助他們,為什麽不把捐助的錢一下都給他們呢?
面對著記者問的這個問題,他笑了,隨後又點了點頭,
有所感觸地說,把所需要的錢一下子給了他們,
也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是這樣的話,
這夫妻倆所得到的,只是看病的錢,
而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想讓他們感受到,
他們總能得到源源不絕的愛和希望。
他最後說,對於身陷困難的人來說,
他們所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生生不息的愛和希望啊!

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有話為什麼不說出來


一場爭論,
可能是兩顆心靈之間的捷徑。
——哈里利‧紀伯倫

有一對夫妻大小紛爭不斷,一天到晚吵架,
最後決定找律師協議離婚。
由於與律師相約見面的時間正好是中午,
所以三人在一家餐廳一邊用餐,一邊協商離婚事宜。
這頓飯讓律師吃得非常尷尬,因為男女雙方都臭著一張臉。
服務員端上一盤黃魚時,男方立刻將魚頭夾給妻子。
“律師,你看!我老公就是這樣!
一點也不體貼,自己不吃的東西就扔給我!”
女方酸溜溜地說,
“跟他結婚十幾年,都不知道我最討厭吃魚頭! ”
丈夫漲紅了臉,生氣地反擊:
“跟你結婚十幾年,我都在討你歡心,
只是你從來沒有感覺!
你從來都不知道,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魚頭!”
妻子愣住了。
她這才知道為什麼先生老是把魚頭夾給自己,
不是因為“他不喜歡”,而是因為“他喜歡”。
妻子眼眶泛紅,丈夫則默默握住妻子的手。
律師笑了:“看來你們應該不需要我了。
現在讓我們好好把這頓飯吃完吧!”


我有個朋友,某年聖誕節臨時必須加班兩個小時,
他打電話給女友,表示約會時間必須延後,
女友卻勃然大怒地掛掉電話。
朋友不明白,為什麼女友會這麼異常地憤怒。
事後女友才告訴他,原來她準備了驚喜,
已經預約了聖誕大餐。
朋友無辜地說:
“她當時可以告訴我預約了餐廳,我就可以想辦法早走,
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她為什麼不告訴我?”
答案很簡單,因為女友在“賭氣”。
但是賭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往往只會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讓事情愈鬧愈僵。
日常生活中,我們替自己製造了太多“賭氣”的機會。
這種悶氣彷彿是一把無名火,燒灼著我們的內心,
更讓我們錯以為對方“不在乎我”。
之所以會“賭氣”,
是因為我們只看到自己的付出,
卻忘了思考兩個最簡單的問題:
我的付出,對方究竟有沒有感受到?
我有沒有給他機會,讓他知道?
用溝通取代賭氣,
許多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自己也可以免除許多痛苦和煎熬。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14

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失去自己


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失去自己,
所有的失敗,
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
更是微不足道。

有一個年輕的男孩很喜歡畫畫,大學希望報考美術系,
卻被家人阻止。
母親苦口婆心地勸他:
“學美術的人,畢業之後能做什麼呢?
以後的收入一定不穩定。”
父親則建議他:
“不如去當老師吧!捧個鐵飯碗,後半生就不用操心啦!”
男孩想一想,覺得父母說得很有道理,
於是他放棄了美術,報考師範學校。
但就在這幾年,教師的聘用制度修改了,
師範學校畢業生不再直接分配,必須先通過考試,
取得教師資格。男孩考了幾次,好不容易才得到教師執照。
新的問題又來了,現代人孩子生得愈來愈少,
相對需要的教師人數也不如以往。
有些學校好不容易放出三四個教師缺額,
就吸引上百人報名。
男孩不知道考了幾間學校,當了好幾年“流浪教師”後,
終於擠進一間小學任教。
原以為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不料,他這才發現校內老師之間的鬥爭非常嚴重,
何況還有來自校長、家長的雙重壓力……
最後,他得了憂鬱症,
好幾年只能靠著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而且病情愈來愈嚴重……
他有一種感覺,再這樣下去,可能連小命都要不保。
這回,他決定不再管家人怎麼說。
他辭去工作,到國外學美術,回國後以畫插畫為業。
談起這段過往,他總是有這樣的遺憾:
“既然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
當時我為什麼不堅持走自己的路?
我以為當老師能讓我得到一切,卻沒想到讓我失去了自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是我一個好朋友。
以前他當老師的時候,總是愁眉苦臉,開口就是抱怨,
現在他談起工作卻是眉飛色舞。
當插畫家雖然收入不是很穩定,賺的錢也不多,
但他賺到了最寶貴的東西——快樂。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沒有好壞之別,
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差別。
很多人出於“現實考量”,
強迫自己走上一條完全不合適的道路,
卻沒有考慮到最關鍵的一點:
我們可以強迫自己從事不喜歡的職業,卻無法強迫自己產生
熱忱。
因為沒有熱忱,我們變得容易抱怨;
因為沒有熱忱,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就,
嫉妒別人可以完成夢想。
不管你現在失去的是什麼,請從“找回自己”開始吧!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14

給生命尋找喜悅的機會


給生命尋找喜悅的機會
不要鑽牛角尖,
也不要認為自己已經一敗塗地,
其他的機會會自然產生。
——史蒂夫‧戈特里
有個作家寫作遭遇瓶頸,眼看截稿時間就要到了,
他強迫自己坐在書桌前,卻遲遲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許多天,他愈想寫好文章,
就寫得愈不滿意。
某天,他痛苦地在屋子裡來回踱步,臉上掛著焦慮的神情。
妻子突然跟他說:“聽說附近的山上有一種'靈感樹',
只要吃下它的果實,就可以獲得無窮無盡的想法。”
“真的嗎?那'靈感樹'長什麼樣?”作家問。
“聽說這種樹非常特別,散發著銀色的光芒!”
作家於是到附近的山上,希望能找到靈感樹。
大半天過去了,作家氣喘吁籲地回到家中,
直奔桌前,開始奮筆疾書。
“看你的樣子,一定是找到'靈感樹'了吧?”妻子探頭詢問
“才沒有呢!”作家一邊寫稿,一邊說,
“我在山上走了老半天,累死了,什麼也沒看到……”
說到這裡,作家放下了筆:
“但奇怪的是,我在山里走著走著,就覺得靈感不斷,
所以我連忙趕回家來寫稿。”
後來,作家好幾天都沒有完成的文章,
在幾個小時之內順利地完成了。
妻子忍住臉上的笑意。
其實根本沒什麼“靈感樹”,那都是她自己編出來的故事。
因為她知道:
只有當丈夫忘記“沒有靈感”這件事的時候,
靈感才會湧現出來。
故事中的作家,困在家中許多天,
一直寫不出滿意的文章,為什麼去山上走了一趟就有了靈感
這是因為他暫時轉移了注意力,心情輕鬆了,
靈感也就湧現了。這就是“轉移注意力”的好處。
記得曾看過一個心理學家,教導大家平息怒氣的方法,
那就是在盛怒的時候,開始數身邊的顏色,
像是綠色的杯子、茶色的桌面、灰色的衣服……
數了一會兒之後,
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如剛才那麼生氣了。
這個方法,也是用了相同的技巧。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忘記失去的痛苦?
其實方法也是一樣:
讓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著重於“痛苦”本身,轉往其他方向。
只要我們不再坐困愁城,停止鑽牛角尖,
生命就能尋找到喜悅的契機。

Tuesday, September 16, 2014

原諒


上帝指派了三個人,交給他們各兩個包袱,
並且要他們在名為「人生」的道路上競走,
目的地是叫做「幸福」的終點。
第一個人走得很痛苦,他覺得身上的包袱很沉重,
幾乎把他壓垮了;
他一路上汗水淋漓,每跨一步,就要流下一行眼淚。
第二個人走得很愉快,不過他走的速度很慢,
漸漸地也覺得雙腿有些發酸。
第三個人一邊走一邊快樂地哼著歌,
而且他健步如飛,一下子就到達了目的地。
上帝在終點等待著他們。
第一個人忍不住埋怨:
為什麼他們走得這麼快樂,我卻走得這麼痛苦?
難道祢給我的行李特別重?
「不,你們包袱重量都相同。」
上帝回答:
「這兩個包袱,一個裝的是「痛苦」,
一個裝的是「快樂」,
由於你把痛苦的包袱掛在前面,快樂包袱掛在身後,
只看得到痛苦,卻看不到快樂,當然走得難過又疲憊。」
接著上帝指著第二個人說:
「他跟你正好相反,他把快樂的包袱掛在胸前,
痛苦的包袱扔在背上,眼睛看到的都是快樂,
一路走來當然喜悅。」
至於第三個人。
上帝繼續說:
「他不但讓快樂在前.痛苦在後,
還在痛苦的包袱上剪了一個洞。
他一面走,痛苦就一面掉在地上,身上的擔子減輕了,
所以走得比誰都快。」
這則故事很虛幻,卻也很真實。
因為上帝似乎真的給了每個人兩個包袱,
裡面裝著快樂和痛苦;
而也正是「樂」和「苦」交織出我們的人生,
我們無法要求上帝收回痛苦的包袱,
但我們卻可以自由選擇面對痛苦的方式。
其實上帝除了給我們名為「快樂」和「痛苦」的包袱之外,
還給了我們一樣東西,讓我們去剪破盛裝痛苦的包袱,
這樣東西,是一把神奇剪刀,它的名字叫做「原諒」。
如果仇恨不能讓昨天變得更好,只會讓明天變得更糟,
那麼仇恨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徒然折磨自己罷了!
若能停止咀嚼痛苦,把目光放在快樂的事務上,
我們就能漸漸忘記過去的陰霾,看到明天的希望!

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愛情、婚姻和外遇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
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
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

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
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
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裡,
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
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
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
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
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
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柏拉圖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蘇格拉底還是叫柏拉圖到杉樹林去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看的花。柏拉圖充滿信心的出去,兩小時之後,
他精神拌擻的帶回一支顏色鮮豔但稍微枯萎的花。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柏拉圖回答說:「我找了兩個小時,發現這是一棵開得最美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外遇。」  

Friday, September 12, 2014

關於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裏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14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


1.停車位
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
天天如此。
有人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
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
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多為別人著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2.借傘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沒有雨傘,
有人建議說:「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聽說:「不可以。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
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給我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和考驗,
否則就會友誼不長久。

3.取經
一頭馬、一頭驢聽說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此行困難重重,放棄;
而馬卻立刻追隨而去,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
驢問:「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
馬說:「其實在我去西天這段時間,您走的路一點不比我少,
而且還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實,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來自於內心的無知與迷茫。

4.合作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對鑰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
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是每天把你帶在身邊,真羡慕你啊!」
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裏,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著主人,
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我真的厭倦了,我更羡慕的是你!」
鑰匙也想過一過鎖那種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來。
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開鎖的鑰匙,一番折騰後,主人氣急之下,
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把鎖扔進了垃圾堆裏。
主人進屋後,找到了那把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
現在留著你還有什麼用呢?」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裏。
在垃圾堆裏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歎起來:
「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為過去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
不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與合作,也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
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鬥,
只能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
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一生的果效是從心而發 (聖經)


一位印度老人對孫子說,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
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

一隻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
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

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隻狼更厲害?”

老人回答:“你餵食的那一隻。”


一生的果效是從心而發 (聖經)
你的選擇決定你的未來。

Saturday, September 6, 2014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事!


面對社會複雜的關係和瞬時而變的人情世故,許多人會感歎活得太累。
其實,只要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去計較人生的成敗,始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同樣可以活得輕鬆自在,活出人生的精彩!以度量人的處事原則,可以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5度做人:人活在世上,要俯下身子,正視前方的路,以謙虛的態度,踏踏實實、
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既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自大,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一蹶不振。
每個人都有閃光的一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90度做事:90度是垂直的,要求我們做事要公正無私、光明磊落。
人活一生要坦誠做事、真誠做人,做一個真正的君子。

180度為人:180度是一條直線,要求我們要直爽坦率,不要遮遮掩掩,
不要虛偽、虛榮,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

360度處事:360度是一個圓,代表完美、圓滿、成功。要求我們處理事情盡可能做到周到、
細致,圓滿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協調好各種人際關係,盡可能的用自己的真誠與自信,
贏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最終達到一種完美的理想境界。

Thursday, September 4, 2014

對待小孩,有二個原則


德國的國家,是一個強盛也是一個優秀的民族,為什麼她們能夠在第二次大戰失敗後,
馬上就能復興呢?或許以下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從其中略窺一二。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 開放些,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

但例外的是,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
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猶記得一年前,我受邀到德國友人家作客,友人有一子,年約四歲,用餐前,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 何餐後甜點了。」
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 的甜點,露出機靈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
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嚴厲以對呢?

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 約法三章,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並徵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
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德國友人對我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出外野餐。
百花綻放的春天,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
乳酪、香腸 當作午餐。
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
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
小孩依然玩她們的。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並未遊說鄰人。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
事後,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小孩子哭著肚子餓,你心裡不難過嗎?」
鄰居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只要想到,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再半開玩笑問:「可是,你不怕小孩生氣,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
「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孩提時代也是如此教育,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要求……」
鄰居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難的是父母親本身,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呢?」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所以無法堅守自己說出的話,結果小孩就順竿而上,越大越難教育……
這種情形再我們出外到餐廳吃飯時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孩…
親愛的家長,在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和她(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堅持與原則。或許一時之間,您會覺得不忍,您會覺得孩子吵鬧感 到不耐,但請您堅持,因為這是訓練孩子們「為自己行為後果負責」及提昇「挫折容忍度」最好的時機。

Tuesday, September 2, 2014

以身做則


有一天午后,天氣實在很熱,
每個人都想趕快躲進冷氣房裡。
我開著車載孩子行經一處偏僻的鄉間道路,
剛好遇到紅燈,我很自然的停了下來,
趁著等待的空檔欣賞一下窗外的景緻。
忽然從背後冒出一句:
「我就知道爸爸遇到紅燈一定會停,
不管這時候有沒有人看到。」
當時聽了不以為意,回到家後再三思索,
嚇得一身冷汗,
心想:孩子得累積多少經驗,才得到這樣的「結論」呀!
從母親懷胎開始,親子間就分享著彼此的意念與心情;
出生後更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孩子的眼睛就像V8攝影機,
眼睛一張開便啟動錄影的功能,
鉅細靡遺的錄下眼前的一切畫面,然後分類存檔;
孩子的耳朵更是二十四小時永不打烊的超級錄音筆──
「凡聽過的,必留下痕跡」。
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是他模仿的對象,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佳的活教材,
我們不用特別教什麼,孩子就已經自動在學習。
試問:我們在孩子開口以前給了孩子什麼示範?
在他的記憶庫裡又存取了哪些檔案呢?
如果真的「三歲看大」,
那麼教養的成功與否在人生的前三年早已經決定了大半了。
如果我們本身溫文儒雅、待人和氣,
孩子就會懂得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
如果家庭能散發書香的氣息,一書在手其樂無比,
「悅讀」成了幸福的定義,那麼孩子的一生也就遠景可期,
說穿了,
「以身作則」就是教給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規矩。
「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教孩子的秘訣似乎也適用這句名言,
想要教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就盡量做給他們看,
而且始終如一,因為是發自內心的信念,
所以造不得假,這樣建立的認知既深且遠,
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我們閱讀過許多名人傳記,
從他們回憶的字裡行間,
都能看到父母、家人細微的舉動帶給他生命的撼動,
或許當時的親人並沒有料到這一點!
好的典範如此,錯誤的摧殘亦然,不可不慎啊!
小柯從小就是由父親一手帶大的孩子,
父兼母職的辛勞總算把小柯養育成人,
後來小柯結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寶貝孩子,
但他的父親卻一直未曾享過清福,都快七十歲了,
還得靠自己養活自己,洗衣、煮飯樣樣都得自己來。
有一天,小柯的父親病了,看樣子還病得不輕,
鄰居們都說該送去給醫生瞧瞧,
小柯夫婦卻怎麼都不願意,說什麼老人病白花錢,
能省就省著吧,結果老父親過不了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沒幾年,小柯的兒子也長大了,
可是他自小就不學好,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樣樣在行,
最後染上毒癮,只好偷拿家裡的房屋地契去抵押變賣,
小柯發現後狠狠的罵了兒子一頓,
誰知兒子竟然用難聽的髒話頂他,
氣得他哇哇大叫:「你這個敗家子、不孝子!」
他兒子也老實不客氣的回他一句:
「對!對!對!我是不孝子,那你孝順爺爺了嗎?」
這樣的人倫大悲劇,看了實在令人膽戰心驚、悲歎不已呀!
做大人的總是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一些習慣,
卻又認為「它」沒什麼了不起,
等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時候,
才大驚失色、痛苦懊悔,已經太遲了!
謹慎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不僅修身勵德,
更是奠定優良的家風,實在是一舉數得,
有智慧的父母千萬不可大意。
還記得有一次騎車等候一個紅燈,
旁邊剛好停著一輛滿載全家快樂出遊的房車,
飄散的歡樂氣氛high到最高點,
連我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待綠燈一亮,
尾隨他們不到幾公尺,
卻發現車窗裡拋出了一口口的甘蔗渣,
而且一路持續地丟棄,
讓我剛剛美好的心情也一路下滑到了谷底。
我想這一家丟棄的不只是垃圾,
更是孩子心中那分無可取代的善意啊!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說得真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