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12

喜歡收集大便的孩子





父母都知道,專家說,要順應自己孩子的興趣發展天賦。

然而,理論歸理論,等到要做的時候,真的就能做到嗎?

如果孩子的興趣是收集大便。這樣的興趣,一般父母會怎麼做呢?親野等老師卻有個不同的例子。


幫助孩子發展天賦的訣竅,不用說,就在於讓孩子盡情去做自己所喜愛的事與擅長的事,天賦就會隨之發展。

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馬上會脫口而出:

「我的小孩子好像沒有什麼喜愛或擅長的事耶。」


我還在當國小老師的時候,常常在做家庭訪問時,向父母提出問題,想知道他們孩子的興趣與專長。但是,超過一半的父母都答不出來,
大家總會經過一番思考,然後告訴我「想不出有什麼特別的。」



我想說的是,絕對不會有「沒什麼特別的」這回事。只不過是父母忽略了,沒看見罷了。只要有心,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絕對可以發現。

那麼,究竟父母為什麼總是看不出孩子的興趣與專長呢?

原因在於,父母並沒有看到孩子興趣與專長的價值。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收集動物大便,很了解大便,你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我懷疑,會有父母可以輕易說出
「我孩子的興趣是收集動物大便,他的專長是分析動物大便。」


老實說,我認為打著燈籠也找不到這樣的父母。因為收集動物大便這件事,實在難以看出其中的價值之處。


但我確實知道,有一對超棒的父母,的確看到了其中的價值。

這個故事,我是從前來採訪我的S報社O記者口中聽說的。據他說,有一位喜歡收集大便的男孩,他的父母也願意協助他發展這項興趣,
因此買了一個顯微鏡給他,還進一步教導孩子如何透過顯微鏡來觀察大便。



聽說,男孩把每天撿到的大便放入顯微鏡中觀察。幾年後,男孩成了有名的細菌學家。


這真是個美妙的小故事啊。說著故事的O記者難掩興奮之情,聽著故事的我,心情也好得不得了。


男孩的父母,從孩子喜歡收集大便這件事,看出了其中蘊藏的價值。

反思一下,一般的父母會怎麼做呢?

或許孩子在幾經父母責罵後,再也不收集大便。問問大家,如果是你,會接受孩子收集大便的事,還買顯微鏡給他嗎?

買顯微鏡給喜愛收集大便的孩子,這就是人生的轉捩點。

希望大家能換上不同眼光,仔細端詳自己的孩子。請務必看見孩子喜愛的事與擅長的事。即使是小小的事,或者是只擅長一點點的事都不要緊。
要是有那些會讓你覺得「什麼鬼東西呀」的事,更是無妨。


這時,請幫助孩子,讓他在這些小小事物上發光發熱。記住,讓孩子發揮天賦的訣竅,就在於協助他發展興趣與專長。天賦就會隨之發展。

為了我們的孩子,請努力發揮我們身為父母的力量吧。

Tuesday, August 28, 2012

健康謠







健康謠

冠心病,吃銀杏。吃鮮橙,防卒中。
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蔥,腦路通。 
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 
吃鮮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 
菊花茶,降血壓。吃辣椒,消脂肪。 
烏龍茶,減肥佳。身材秀,吃土豆。 
氣血虛,吃荔枝。葡萄甜,補血源。 
要潤膚,櫻桃補。常吃棗,不顯老。 
燕麥湯,皮膚光。食蜂蜜,皮膚細。 
蘿蔔湯,治胃脹。紅薯蒸,大便通。 
洋蔥好,防流腦。枇杷果,治咳嗽。 
銀耳燴,能清肺。椰子果,清肝火。 
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舌瘡。 
吃芝麻,養頭髮。要安神,吃棗仁。 
吃芒果,嘔吐止。吃胡椒,祛風濕。 
吃山藥,益補脾。吃百合,益補肺。 
要健腦,吃核桃。吃蘋果,益補腎。 
吃葡萄,補肝腎。吃鮮桃,益五臟。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懶腰再起床。 
床邊坐,別著急,半分鐘後再站起。 
溫開水,喝半杯,血脈通暢最寶貴。 
大小便,要排空,清腸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營養好。 
日出後,晨練宜,空氣新鮮利身體。 
指梳頭,乾洗臉,頭腦清醒駐容顏。 
洗洗鼻,揉揉眼,遠離感冒和花眼。 
齒常叩,舌常轉,生津開胃齒固堅。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處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萬步比較好。 
循漸進,持之恆,常年堅持必然靈。 
戒吸煙,限喝酒,心胸開闊不發愁。 
午飯後,睡一覺,自我調節減疲勞。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飯後,散散步,身心放鬆舒睡眠。 
睡覺前,泡泡腳,按摩湧泉勝吃藥。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數第一。 
有愛心,要牢記,淡泊人生有意義。 
葆青春,養天年,閤家幸福到永遠。
健 康 謠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吃麵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參湯。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蘿蔔出了地,郎中沒注意。 
人說苦瓜苦,我說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過。 
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 
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飲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盡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 
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Sunday, August 26, 2012

生命的功課








有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 
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 
所以,他依次給他四個孩子一個問題, 
要他們分別出去遠方看一顆桃子樹。 

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 
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是在秋天前往。 

當他們都前去也都返家之後, 
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形容他們所看到的情景, 
大兒子說那棵數很醜、枯槁、扭曲。 

二兒子則說,不是這樣子, 
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盼望。 

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放、充滿香氣, 
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事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

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 
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下垂。 
充滿了生命果子與豐收。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 
因為你們四個人是在這棵樹的四個不同季節前往, 
並且只看到其中一個季節的風景。 

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斷一棵樹或是一個人, 
關於構成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要件,還有一個人生命的 
歡愉、喜樂、愛,只能在他生命的盡頭時候來做衡量。

當你在冬天時候就放棄, 
你就會錯過你生命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 
持守忍耐度過這段艱難,美好的日子將在不久之後來到。

Friday, August 24, 2012

人在何時最明白






人大都是糊塗一陣子,明白一陣子,沒有誰能一輩子明白,也沒有誰會一輩子糊塗,當然精神病患者另當別論。 

聰明人無非明白的時候多,糊塗的時候少罷了,即便稱讚一個人絕頂聰明,也難免會有「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時候,更不待說一般人。 

那麼,人在何時明白,何時糊塗,皆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譬如貪婪之人,見錢財就會犯糊塗,膽大妄為,
伸出手去,不計後果;好色之徒,一遇美女嬌娃,就難以自製,慾火中燒,明知道人家是美人計,是圈套,也硬往裡鑽。 


人在倒霉時最明白。 
平時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分彼此,親如兄弟。而一旦到了秦瓊賣馬,關羽走麥城的時候,
就會有人坐視不管,看你笑話,有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於是這就明白了誰是患難朋友,誰是無恥小人,誰是忠言逆耳,誰是巧言令色;明白了以後朋友該怎樣交,道路該怎樣走,錢財該怎樣花。 

人在大病後最明白。 
大病一場後,人才會明白只有身體最重要,其他都在其次,身體是1,其他都是O,沒有了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
所以,平時那些看似重如泰山般的事情,一場大病就都看輕、看透、看開了。一個人如果實在是被那些名韁利鎖困擾得執迷不悟,
誰說也不聽,那就不妨讓他到醫院重症室去躺幾天,身上插滿管子,他就什麼都想明白了。出了院他可能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人在臨終時最明白。 
即將被迫飲下毒酒的李煜想明白了,「不幸生在帝王家」;不久於人世的陸放翁想通了,「死去元知萬事空」;彌留之際的范成大明白了,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一日被連降十九級的年羹堯想明白了,「人生貴適宜」;白綾系脖的和珅想明白了,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站在昆明湖前的王國維也想明白了,「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人在下台後最明白。 
人一下台,立刻樹倒猢猻散,以前家裡門庭若市, 熙熙攘攘,現在變得門可羅雀,車馬稀少;以前鞍前馬後的部下嘍,
再見面立刻變得陌同路人,滿面桃花變成冷若冰霜。 

這才明白,敢情以前人家對我畢恭畢敬,原來對的是我頭頂的那個官帽;人家對我吹吹拍拍,原來對的是我手中的權勢。 
做官是一陣子,做人才是一輩子,想想自己以前在位時頤指氣使,牛皮哄哄,實在可笑。 

人在退休後最明白。 
回想以前在位時,同事之間為名利地位,為雞蟲得失,為評職稱、陞官銜,爭得不亦樂乎,臉紅脖子粗,甚至爾虞我詐,
以鄰為壑,實在沒意思。退休後才想明白,那些東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論級別高低,官職大小,
退休時都趕齊了,大家全是退休老同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人在入獄後最明白。 
明白什麼呢?明白法律真不是嚇人的,誰犯了法都難逃法網;明白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監獄飯不要錢卻不好吃;
明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特別是那些貪官,鋃鐺入獄後才想明白「我不缺吃不缺喝,要那麼多錢幹什麼」,「自由對一個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我交的那些大款朋友、老闆哥們兒,原來都在害我呀」。 

所以,紀委請監獄裡的犯案官員以身說法對現任官員進行廉政教育,效果特別明顯。 

一個人在最該明白的時候才明白,縱然能收亡羊補牢之效,但往往為時過晚,再回頭已是百年。 
真正的高人、智者,就是不吃塹也能長智,不倒霉 也知道交友之道,不生大病也曉得身體最重要,不進監牢也明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Wednesday, August 22, 2012

生命因為珍惜而可貴,生活因為學習而豐富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

比賽開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鐵塔異論紛紛:「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塔頂的……」

「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聽到這,有些青蛙便放棄了。

看著那些仍然繼續爬的青蛙,大家又繼續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賽。 

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他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牠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 

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牠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詢問,才發現原來牠是個聾子! 

朋友,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你什麼嗎?是的,嘴巴是別人的,但人生卻是自己的! 

雖然我們不必做個真正的聾子,但卻要永遠充滿希望、樂觀和積極,不要只聽那些消極、悲觀的話,因為他們只會潑別人的冷水,
澆熄你的毅力。要將充滿力量的話,時時記在心裡,因為這將影響你往後的一生。 


嘴巴長在別人嘴上,但自己卻要走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即便是遭受旁人無情的冷落、批評、否定,甚至排擠,也不能表示你就必須哀聲歎氣、自怨自悲,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絕不能因為別人的幾句批評或冷言冷語,就要難過痛苦,或者氣得跳腳,因為那只會對自己更沒信心而已。 

別人的嘴巴,永遠不能幫你走過人生的路,無論是康莊坦途,還是崎嶇難行,都只能自己走,在那當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勵和支持,
就要永遠感恩在心,並同樣的去幫助別人;但是在那當中,若聽到的是批評和閒語,也不要太難過,學學那隻青蛙,
不斷的奮勇直前,走好自己人生的大道吧! 


生命因為珍惜而可貴,生活因為學習而豐富。

Tuesday, August 21, 2012

多為別人做一點事





我有個朋友是典型的「空的半瓶水」,大家都很怕接她的電話,每次聽她抱怨完,
自己的心情也變得不好,要調適很久才能再靜下心來工作。


有一天,她到我辦公室來,在我桌上放了一萬元現金,留個條子說「給你買書去送山地小朋友」,我很驚訝,她過去是很愛計較的。
我立刻打電話給她,告訴她我沒有基金會,這個錢不能抵稅。她說「沒關係,我不需抵扣」,這使我更加狐疑,
這跟以前的她完全不同,於是打電話給她妹妹,問說「令姊近來還好嗎?」


她一聽就知道我的來意,告訴我說她姊姊公司最近在實施一個10/5 計畫:「在走廊上碰到同事,十呎之內要做眼睛的接觸,
五呎之內要開口打招呼」,自從這計畫實施後,她姊變了很多,人也開朗起來。


知道這計畫,是為了加強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因為實驗發現員工的幸福感跟公司的業績有直接的關係,同時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援合作可以使公司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訴訟,但我以為在台灣行不通;過去我在電梯裡遇見鄰居,會點頭問好,但是回應的不多,甚至有人罵我「白癡」。

好奇心驅使,我找一天去看朋友,把用她的錢買書的發票給她,同時追問改變她的原因。

她說,有一天,她偶然看到德國有一個米其林級的大廚,放棄高薪,去安寧病房,替癌症末期的病人做菜;
這些病人雖然已經沒有痊癒的希望了,但是還是在過日子;他可以使他們剩下的時光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


他每天可花的菜錢是每人七歐元,這實在沒什麼可買,但是他
親自去市場買菜,用有限的金錢買到最新鮮的食材,做出最可口美味的菜,使過去不想吃東西的病人吃完了還要再添。

他每天早上去病房跟病人解釋當天的菜單,讓病人對用餐充滿希望,他這樣做了十一年,看到骨瘦如柴的病人吃完他做的櫻桃派後,
露出滿意的笑容,是他最大的回饋。他已做到米其林餐廳的主廚,表示世人對他的手藝已有肯定,他已達到了人生的目標,現在他在追求人生的意義了。


這段影片讓朋友非常感動,開始沈思自己人生的意義。

有一天她在報上看到林昭亮說「台灣,請多利用我」,想要回饋故鄉,她想起我跟亞都嚴長壽總裁去過花東,
曾經回來跟她說:「何必年年去國外旅遊?我們台灣花東風景一點都不輸瑞士,國內旅遊還可幫助花東的經濟。」
我還送了她一個在花東買的苧麻編的袋子,她很喜歡,所以她決定今年過年去花東尋寶,把多的機票錢給我去推廣閱讀。


那天從她家出來真是非常高興,走路都輕飄飄的。

靈山不在遠,真的只在自己心中,很高興朋友找到她
人生幸福的泉源了。

人的生命如果只為自己而活,是一個貧乏的生命,
人需要活在意義和希望中,多為別人做一點事吧!

人的生命如果只為自己而活,是一個貧乏的生命,
人需要活在意義和希望中,多為別人做一點事吧!

Sunday, August 19, 2012

中國人與以色列人對孩子的教育






以下這位作者,她的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華人,這是一篇會顛覆我們教育思想的論調,值得我們深思....... 

猶太裔大陸籍華人的故事-值得一讀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生下我。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 

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 
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

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我不懂得那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 
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 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我的春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1993年5月,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
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

一天,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 "

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回家後,我安慰老大:"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 "

可是,老大說: "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卷成成品,然後入油鍋去炸。 

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20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10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 

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鄰 居 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與中國的" 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鄰 居 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家裡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

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費用的同時,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噱頭就在於可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個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 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 

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正確的答案是"教育"。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

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 "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

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 

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1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

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

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過,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 
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有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 

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

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

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壟斷經營中國遊;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

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 

這句話很難說嗎?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阿嬤說不能花







阿嬤說不能花  

讓孩子知道他有多幸福!知足!感恩!惜福!

六年前,我同低年級老師,帶小朋友到屏東縣潮州「假期樂園」校外教學。

活動結束前,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準備要搭車返校。我走近小朋友,分享著他們的喜樂。

和小朋友的對話中,知道他們都帶了一百元到二百元不等的零用錢,買了吃的或喝的,也買了自己喜歡的小紀念品。

小朋友很好客,從背包裡拿出他們帶來的點心要請我,就在這個時間,我發現人群外的一個小女生,靜靜的站在那裡,用木然的表情看著我,我停住了與這群孩子的對話,走近那孩子。

我問她:「今天好玩嗎?」她露出笑容對我點點頭。

我接著問:「你買了什麼東西?」

「校長,我沒買。」

我再問她:「爸媽有錢給妳嗎?」

「我爸爸死了。」

「媽媽呢?」

「媽媽走了。」

我重重的呼了一口氣,心想:「天呀,我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問孩子這些事?」

我彎下腰輕聲的告訴孩子:「校長請妳喝杯飲料好嗎?」

她回應我說:「我有七十塊錢。」

「那妳今天花了多少錢?」

「校長,我沒有花。」

我心裡面納悶著:一個八歲的小朋友身上帶了錢,一整天看同學買這、吃那,她居然說她沒花錢,這怎麼可能!

我問孩子:「妳今天帶的錢是誰給妳的?」

「是阿嬤給我的。」

「那妳的錢呢?」

她一聲不響,卸下她的小背包,伸手到背包最底下拿出那七十塊錢。

我以吃驚又難以置信的口吻誇獎她說:「哇!妳真乖,妳真的都沒花錢。」

小女孩低著頭、小聲的告訴我:「阿嬤說不能花。。。。」

當這句話聽進我的耳朵的同時,我不僅眼紅、鼻酸,心裡真是難過極了。

我牽著她的小手:「來,和校長到那邊,校長口好渴,我想去買杯飲料。」

一路上,雖然沒幾步路,心裡卻是那麼沉重。

孩子那句阿嬤說不能花一直迴盪著、觸動著我的心。

一個八歲大的小孩,謹記著出發前阿嬤的叮嚀,她真的那麼懂事。

而阿嬤那麼有心,拿了零用錢給孫女,為的是不讓孩子看到同學有錢,而她沒有。

阿嬤的用心是那樣令人感動,只是對這孩子來說也實在太難為了!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賣冷飲的攤位。

我停下腳步,拿出五十元遞給孩子,我說:「校長不渴,妳自己想喝什麼,去買一杯飲料。」

孩子說:「一杯?」

「是一杯,校長不渴」看著她買飲料高興的模樣,我內心吶喊著:「孩子的媽,這個時候妳在哪?」 

她買了一杯可樂,手上握著找回的三十元,舉得高高的說:「校長,找的錢。」

我收下了錢,孩子深深的向我一鞠躬:「校長,謝謝。」

看著她既不好意思又雀躍的表情,當時的我已淚成行。

阿嬤說不能花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也希望我們也能照顧好自己與家人,並多注意到這社會的弱勢族群。

不要活得太勞累,不要忙得太疲憊。
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不要嫌浪費。
心煩了找知己約會,瞌睡了倒頭就睡。
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快樂才是大富貴。

Tuesday, August 14, 2012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







Lessons on Life 生命的功課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four sons. He wanted his sons to learn not to judge things too quickly.. 
So he sent them each on a quest, in turn, to go and look at a pear tree that was a great distance away. 
有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
所以,他依次給他四個孩子一個問題,要他們分別出去遠方看一顆桃子樹。

The first son went in the winter, the second in the spring,
the third in summer, and the youngest son in the fall. 
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是在秋天前往。

When they had all gone and come back, he called them together to describe what they had seen.
The first son said that the tree was ugly, bent, and twisted. 
當他們都前去也都返家之後,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形容他們所看到的情景,
大兒子說那棵數很醜、枯槁、扭曲。

The second son said no it was covered with green buds and full of promise. 
二兒子則說,不是這樣子,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盼望。

The third son disagreed; he said it was laden with blossoms that smelled so sweet and looked so beautiful,
it was the most graceful thing he had ever seen. 
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放、充滿香氣,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事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

The last son disagreed with all of them; he said it was ripe and drooping with fruit,
full of life and fulfillment. 
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下垂。
充滿了生命果子與豐收。

The man then explained to his sons that they were all right,
because they had each seen but only one season in the tree's life.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
因為你們四個人是在這棵樹的四個不同季節前往,並且只看到其中一個季節的風景。

He told them that you cannot judge a tree, or a person, by only one season, and that the essence of who
they are and the pleasure, joy, and love that come from that life can only be measured at the end,
when all the seasons are up. 
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斷一棵樹或是一個人,關於構成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要件,還有一個人生命的
歡愉、喜樂、愛,只能在他生命的盡頭時候來做衡量。

If you give up when it's winter, you will miss the promise of your spring,
the beauty of your summer, fulfillment of your fall. 
當你在冬天時候就放棄,你就會錯過你生命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Don't let the pain of one season destroy the joy of all the rest. 
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

Don't judge life by one difficult season. Persevere through the difficult patches and better times
are sure to come some time or later.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持守忍耐度過這段艱難,美好的日子將在不久之後來到。

Sunday, August 12, 2012

愛自已







生活中總會有人中傷你,在背後冷言冷語的!

但人要學的就是淡然的面對它,心有大度!

當你不想讓某人好過,但當你讓他「難過」時,自已也不會好過,
你抓一把垃圾丟向別人時,先弄髒的是自已的手。

你原諒誰跟別人無關,而是跟你自已有關。

如果你懂得愛自已,就不會為了一個不愛妳的人傷害自已。

如果你懂得愛自已,就不會為了恨那個人侮蔑自已的靈魂。

如果你懂得愛自已,就不該繼續浪費你的生命。

多一分鐘去想對不起你的人,便少一分鐘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Friday, August 10, 2012

母親給的答案







母親給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的同學想考第一名就考上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是比落後他?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學還是第一名。

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活。

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

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

有幾次,她真想重覆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覆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

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

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努力,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學,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進步。

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兒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放寒假回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段演說。

其中他講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牠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牠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這場演說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

這位母親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洩氣的話,在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寧可沉默,以自身之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下,最後交出優秀的成績。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在潛能的開發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

Wednesday, August 8, 2012

放牛班的考卷







放牛班的考卷

作者:李家同

如果我們將一個程度已經落後的孩子和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書,他會快樂嗎?如果將一個不夠聰明的孩子和一些聰明的孩子弄在一起,他會快樂嗎?……

我有一個習慣,在沒有事可做的日子,會開車到鄉下去,漫無目的地亂逛,原則是越荒涼的地方,越是我想去的。在台灣鄉間開車,
過一陣子就會路過一所小學或是國中,周末,這種學校雖然大門不一定能讓你開車進去,但是將車子停下來,再走進去是一定可以的。
周末的校園永遠安靜得很,但總有些小孩子在裡面玩耍,有的打球,有的蹲在地上找毛毛蟲。


我們鄉間的學校有兩個特色:第一,校園永遠是很乾淨的,小孩子在周五放學以前,一定會將整個校園打掃得很乾淨才離開吧。第二,校園裡永遠有大樹成蔭,而且也有不少的花草樹木,我一直知道小學和國中的經費並不充裕,但是每一所學校的盆栽和花草都是有模有樣的。

兩個星期以前,我又亂逛了,這所國中實在不大,少子化使很多國中的人數越來越少,我是被它進門的一大排黑板樹吸引住的。黑板樹的特點是非常高,
它們不像榕樹那樣往橫處發展,有時可能影響到房屋的基礎。由於它們長得特別高,我一下子就被這一大排樹吸引住了。進去以後,
發現這排黑板樹下面有一個石牌,牌子上的詞句非常特別:「王老師,謝謝你,我們的考卷都還留著。民國XX年放牛班全體同學。」


我對這個牌子上的詞句十分好奇,離開以前,將校名和地址都記了下來,回家以後也立刻查出了校長的名字。我寄了一封信給他,
問他那個石牌上的話是什麼意思,我表示我願意再去他們學校一次。反正我已退休,成天待在家裡也悶得發慌。


校長立刻打電話給我,於是,上個周末,我又去了這所國中。校長應該算是中年人,我是在周六下午去的,學校裡有一些小孩子在玩耍,
就他一個老師,從他的校長室就可以看到那一大排黑板樹。


我第一個問題是「放牛班」,社會上對這個名詞的看法是被放棄的一群孩子,現在,教育部已經不准有放牛班了,
過去這所學校一定也有過放牛班,但是為什麼放牛班的孩子如此感謝王老師呢?


校長說,在過去,這裡還算熱鬧,這所國中的人數也很多,有些孩子程度很好,有些很差,放牛班也就應運而生,幾乎沒有老師肯教放牛班,因為這些孩子無論上什麼課,都沒有興趣,不是胡鬧,就是睡覺。學校從來不在意放牛班學生的程度,反正他們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學校只要盯緊幾位功課好的同學,給他們各種惡補,使他們能夠應付高中入學考試。如果真有人考上了某一個明星高中,學校門口就會有大紅布條高高掛,寫上學生的姓名和他被錄取的高中。

當時,學校裡有一位王老師,別人都不肯教放牛班,他卻偏偏搶著教,而他也的確教得很好。最難得的是他樂在其中,
有人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樂乎」,他的看法顯然是「得天下落後孩子而教之,不亦樂乎」。


放牛班的人數永遠不多,因為很多家長一聽到自己的孩子被分發到放牛班,就會來抗議,學校也會接受抗議,將那個孩子分到好班去上課。在放牛班裡剩下的孩子,往往家境不太好,家長對孩子的上學也不太關心,何謂放牛班?他們多半搞不清楚,根本不會來抗議。

既然人數不多,王老師就可以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一個新班開始,王老師會給同學一個測驗,這個測驗一下子就測出每一位孩子的程度。雖然是國一,其實很多小孩對分數的運算完全搞不清楚,雞兔同籠的問題就更不用談了。當年國小不教英文,所以英文的程度不用測驗,反正一概從ABC教起。

王老師是一個很實在的老師,他不教難的題目,因此當時小學生要學的雞兔同籠問題,他一開始絕對不教,而留到學二元一次方程式時才教。
他發現放牛班同學們通常不會分數的加減乘除,因此他會花好多時間去教會孩子們這門學問。等分數學好了,他會教孩子們正負數運算,
再熟悉脫括弧,很多孩子碰到好幾層括弧就會搞混,因此打好基礎要花很多時間。王老師將這些都教會了以後,
才開始教一元一次方程式,放牛班的學生學一元一次方程式,往往已經是國中一年級下學期了。


王老師也會考試,但一概考得不難,只是淺嘗即止。他常常說,你們只要會最基本的就可以了。當時孩子們對此有點悶,
他們認為他們也應該學些難的題目,但是王老師告訴他們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難題上,而應該將基本的搞熟。如果基本的學不好,
難的也不一定學得好,結果反而一切都考不好。如果基本的學好了,雖然不會難題,但總能拿到一些分數,王老師也一再告訴他們,
將來長大成人,只要會基本功夫,就可以應付社會需要了。


校長還講了很多王老師教書的祕訣,我當時沒有記筆記,現在有些忘掉了。我最好奇的是石牌上的一句話,
「考卷都還留著」,我從小到大,不知道被考過了多少次,但從未想到要將考卷留著。


校長從一個櫃子裡拿出一個檔案夾,裡面全是考卷,我看了一下,果真考卷上的話是非常特別的。舉一個例子,一張考卷上,
王老師寫道,「XX同學,實在對不起你,看來,你仍不會最小公倍數,不要擔心,我會好好教會你的。」另一張考卷上,
王老師寫道,「XX同學,恭喜你,你知道分數除法如何做了,但你忘了分數是可以約分的,一定要約分成為。」
還有一張考卷上有這麼一段:「XX同學,實在抱歉,沒想到你對於負數的加減乘除仍弄不清楚,不要擔心,下課我會教你的,你必須多練習幾次,一定學得會的。」


考卷的後面部分,顯示出這位孩子已經上了軌道,王老師不再道歉,但仍然不吝於勉勵:「XX同學,你做得真好,沒有問題了。」
「XX同學,你等我下次出稍微難一點的題目給你做,當然我會先給你看難題的例題的。」


我當時看了這些考卷,許久沒有說一句話。我只聽說學生被校方強迫寫「悔過書」,也老是聽到從前老師如何以打手心來促使孩子進步,從未聽過老師向同學說對不起的。「教不嚴,師之惰」是聽過的,但也沒有人認真地遵行這個教育原則,沒想到王老師真的認為孩子沒有學好,是他身為老師的問題。

校長看到我默然無語,只好打破靜默,他主動告訴我這些考卷都是他自己的。他說他小時候數學奇差無比,他的父母都是農人,無法教他,他當然也進不了補習班,家教更不用說了。他一直以為他自己笨,幸虧被分到了王老師的放牛班,他才發現他數學不錯了。國中畢業以後,他一路順利地從師大畢業,志願回到母校來教書,我問他教什麼,他說他教的是數學。語畢,校長眼淚流了出來,有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我趕快問,「很多同學都留著考卷嗎?」校長說,的確如此。

校長還告訴我一個故事,他念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家裡作微積分的習題,書本是英文的,他的爸爸完全看不懂那些微積分符號,問他說,
「兒子,你真的懂這些東西嗎?」他說他懂的。他爸爸覺得他好了不起。他回想起小時候,當時他連小學的數學題目都不會,現在居然可以作大學微積分的題目,他知道這都是王老師的功勞。如果不是他落入放牛班,又遇到了王老師,恐怕連普通的代數都不會。


由於政府的三令五申,放牛班結束了,因材施教變成了混材施教,王老師的特權沒有了,他雖然想幫弱勢孩子的忙,但常遭到聰明孩子的家長的指責。
校長也勸他多花時間在聰明孩子身上,因為社會只在乎一所國中有多少學生考上了明星學校,媒體不會報導這所國中的弱勢學生有多大進步。


王老師很早就退休了,退休以後,他家每天晚上都高朋滿座。因為他志願給弱勢孩子補習,孩子們一開始的時候,
都是被家長掐著頸子來的,可是他們很快就喜歡上王老師了。因為王老師的教材幾乎是為他們量身訂做的,真是合身,
學生會一直感到自己在進步之中,當然樂不可支。何況王老師還不時給他們喝牛奶和吃餅乾。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上一次教改的一句口號:「快樂學習」,忽然想通了,如果我們將一個程度已經落後的孩子和
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書,他會快樂嗎?如果將一個不夠聰明的孩子和一些聰明的孩子弄在一起,他會快樂嗎?


這所學校的放牛班學生為什麼如此懷念王老師?說穿了,道理很簡單,王老師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快樂,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也建立了他們的自尊心。正如那位校長所講的,他當年何其幸運,被分到了放牛班。很多人痛恨放牛班,其實如果放牛班有王老師,學生才真是有福了。


Tuesday, August 7, 2012

縱然人生是白忙一場 也要忙得很快樂






人生的過程比結果重要,縱然人生是白忙一場,也要忙得很快樂

有一隻狐狸, 在路上閒逛時,眼前忽然出現一個很大的葡萄園,
 
果實纍纍,每顆葡萄看起來都很可口,讓牠垂涎欲滴 。
葡萄園的四周圍著鐵欄杆,狐狸想從欄杆的縫隙鑽進園內,
 
卻因身體太胖了,鑽不過去,於是狐狸決定減肥,讓自己瘦下來。
 
牠在園外餓了三天三夜後,果然變苗條了,
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順利鑽進葡萄園內。
狐狸在園內大快朵頤,葡萄真是又甜又香啊~
不知吃了多久,牠終於心滿意足了。
但當牠想溜出園外時,卻發現自己又因為吃得太胖而鑽不出欄杆,
於是只好又在園內餓了三天三夜,瘦得跟原先一樣時,才順利地鑽出園外。
回到外面世界的狐狸,看著園內的葡萄,不禁感嘆:
空著肚子進去,又空著肚子出來,真是白忙一場啊~
 
我起初也以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孑然一身來到這世界,
又孑然一身的離開這個世界,到頭來還不是白忙一場!?
呵~這個講故事的人卻說,看問題要看重點,這個故事跟人生一樣,
重點是在中間的部份~ 你看~ 狐狸在葡萄園內吃得多麼快樂啊~

“即使生命是一場空,也要空得很充實,縱然人生是白忙一場,也要忙得很快樂。”

即使在這慌亂的年代裡,心又將起起落落,尤其在這疫情的恐慌中,
無論你的心情好壞與否,日子還 是得好好的過;
休息一下、聽一聽優美的旋律,讓心中的快樂飛舞起來...

祝福我的朋友 天天都能收到幸福

更祝福我親愛的朋友們

都能夜夜有好夢   身體都健健康康

Sunday, August 5, 2012

愛是一生的功課





希望我老的時候也能向他們一樣

愛是一生的功課

嫁給另一半兩年後,才接觸到公公婆婆。他們皆不多話,對人和善客氣,兩人移民美國多年,公公以著簡單的英文進入美國社會,
而婆婆因多年糖尿病纏身,眼睛及腎都已損傷,除了一、三、五定期洗腎外,皆在家中休養。

每天早上,公公梳洗完叫婆婆起床,幫她泡咖啡、幫她驗血糖、打胰島素,並把藥放在她的掌心。下班回來,
公公一進門總會叫一聲:「嗨!」婆婆也會坐在沙發上等他,公公此時總會習慣性地捏一下婆婆的臉頰。我看得出來這一切都是每天自然發生,
沒有矯揉做作;每一天對他們來說都是種期待,期待早晨的相處,等待公公下班回來。

他們倆常常坐在餐桌前,看我和外子忙進忙出的準備晚餐,我總感到他們似乎在欣賞一幅畫般,彼此談論著;
有時婆婆還會把頭靠在公公的肩頭上,手牽著手,好似小情人般,甜甜的。

有一回公公晚回來了,我請婆婆先吃飯,她說:「我等爸爸回來再一起吃。」我深受感動。我在美期間,從來沒見過他們吵架,
不管出門或在家,公公總是悉心呵護著婆婆,雖然他們年過半百,但是每一個小動作或眼神,總似乎是熱戀中的男女般,
每天如一日。外子告訴我,公公很心疼婆婆年輕時的辛勞,到了該享福的年紀,卻因病魔的摧殘,身心皆受煎熬。

後來婆婆因病住院,有一次半夜我睡不著而走到客廳,發現公公一個人在菩薩面前,雙手合十;他憂心的面容、
斑斑的白髮,在在震動著我的心坎。他們彼此扶持及相惜,把對方視為最珍貴的寶物。

有一回公公想牽婆婆去海邊散步,婆婆說:「我走得很慢,也走不久。」
「沒關係,我會陪妳。」公公說。

其實,我相信不管她走得多慢,公公永遠都會在她身邊陪伴她。老人家細水長流、那種盡在不言中的感情,
如一部動人的電影,蕩漾著我的心,濃得化不開。希望我們都能找到一個人陪伴我們一生.....互相的疼惜....因為真....心是不會孤單的!

愛情是一生的功課;寬容是永遠的習題。

覺悟──屠夫要放下的是刀; 
戀愛──情人要放下的是心。

放心去愛,然後選擇放心的攜手相伴,或是離開……

愛是一生的功課!

Friday, August 3, 2012

一切盡在不言中







1962年,作家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當時他的長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臟病,他放心不下,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
遺憾的是,由於治療效果不佳,濱濱的病情不見好轉,又要返回北京。劉白羽萬般無奈,只得讓妻子汪琦帶病危的兒子回家。

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定,煩燥不安。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
兩人進門後,誰都沒有說一句話,默默地坐在沙發上。其實他們非常瞭解濱濱病情,都在為他擔憂,生怕路上發生意外。

病房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輕輕地撫摸。蕭珊則一邊留意劉白羽的神情,一邊望著桌子上的電話。
突然電話響了,蕭珊忙搶在劉白羽之前拿起話筒。當電話中傳來汪琦母子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後,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來,巴金估計那天北京會來電話,怕有噩耗傳來,劉白羽承受不了,於是攜夫人蕭珊專門前來陪伴他。
當兩人起身告辭時,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醫院門口。他緊緊地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巴金卻擺了擺手,淡淡地說,沒什麼,
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在最沮喪、最無助的時候,那個願意陪你
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友情它是一種很美妙的東西,可以讓你在失落的時候變得高興起來,可以讓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
只有擁有真正朋友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好之處。友情,它是一種只有付出了同樣一份這樣的東西,才可以得到這種東西。
它和親情、愛情一樣,是一種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沒有人能說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

那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你只有付出關愛,付出真誠才能得到的東西。想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嗎?那你只有自己去親身體驗了!
友情,它到底是什麼?
他只是一種感情,一種收穫。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不依靠事業、禍福和身份,不依靠經歷、地位和處境。他在本質上拒絕功利,拒絕歸屬,拒絕契約。 
他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他使人們獨而不孤,互相解讀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所謂朋友,是使對方活得更加溫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還是不平衡。
友情是精神上的寄託。有時他並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只需要一份默契。
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情。
以友情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情則友情亡。
二者不可顛倒。

人的一生需要接觸很多人,因此,有兩個層次的友情。廣泛意義的友情和嚴格意義的友情,沒有前者未免拘謹,沒有後者難於深刻。
廣泛意義的友情是一個人全部履歷的光明面,但不管多廣,都要警惕邪惡,防範虛偽,反對背叛;嚴格意義的友情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所尋找的精神歸宿。
但在沒有尋找到真正友情的時候,只能繼續尋找,而不能隨腳停駐。因此,我們不能輕言知己。一旦得到真正友情。我們要倍加珍惜。

來一次世間,容易嗎?
叫一聲朋友,容易嗎?
有一次相遇,容易嗎?
我們只能學會珍惜!

是否許多時候是我們很深的愛著和關懷著一個人,我們甚至可以不很深的介入。把朋友封存在心裡,保持一種距離。
平淡的時候,縱使淺淺的想起,於自己是開掘了一種財富,于朋友便是一種更深的銘記。這應該是一種遙遠的時空聆聽最近心跳的地方。

如果你還沒明白的話,那我也沒招了。
你找一個你剛認識的人,你不瞭解他,他也不瞭解你的人,用一份真誠、一份關愛來對他。
也許過幾天,你就會知道友情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