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0, 2014

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徒步奔走在各個村莊之間。
有一天,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
他發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樣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塊石頭,左看右看,有些愛不釋手了。
於是,他把那塊石頭放進自己的郵包裡。村子裡的人們看到他的郵包裡除了信件之外,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對他說:「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麼多路,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他取出那塊石頭,炫耀地說:「你們看,有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
人們都笑了:「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
回到家裡,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
那將是多麼美麗啊!
於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找到幾塊好看的石頭,
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離建造城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於是,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只要發現中意的石頭,就會裝上獨輪車。
此後,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閒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
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二十多年以後,在他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
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
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幹一些如同小孩建築沙堡的遊戲。

一九○五年,法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城堡,這裡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嘆不已。為此寫了一篇介紹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後,希瓦勒迅速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師級人物畢卡索也專程參觀了他的建築。
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
它的名字就叫做「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

在城堡的石塊上,希瓦勒當年刻下的一些話還清晰可見,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的一塊石頭上:「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據說,這就是那塊當年絆倒過希瓦勒的第一塊石頭。
※※※
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它就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
如果讓生命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擁有願望,我們的人生將會多麼絢麗!

Wednesday, May 28, 2014

孩子變聰明 爸爸必做10件事



孩子變聰明 爸爸必做10件事
1、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愛
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礎。只有當孩子小時候體驗到了關於愛的一切積極的情感,內心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夠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愛,向孩子靠近一點,讓他在與爸爸的親密接觸裡完全體會愛的親密。
2、積極回應孩子
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與你交流。也許是一點聲音、一個動作或是臉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視或逃避,但這就是孩子給你的暗示。
不要吝嗇你的回應,你會發現,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孩子逐漸安靜下來,他會哭得更少,晚上會更安靜。這是因為孩子通過安撫或者餵食得以安靜,此時他大腦的焦慮反應系統自動關閉了。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對孩子的暗示保持一種積極的回應,讓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3、儘量跟孩子說話
你和孩子所有的談話將為孩子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孩子聽到越來越多的詞,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功能就會得到發展。儘量跟孩子說話、閱讀或唱歌,也許一開始僅僅是給他讀簡單的圖畫書,而並不是努力去教他。當孩子越長越大,就可以通過讀故事來鼓勵他參與–重複語調和詞語,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麼做了。
4、幫孩子建立秩序
對孩子來說,秩序的建立至關重要。孩子是在重複中學習的,這也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記住,每天固定換尿布和洗澡的時間非常重要。同時,還要重複甚至固定一些能讓孩子體會到快樂的活動,比如在睡覺之前講故事或唱、聽兒歌,回家之後可以吃餅乾和糖果。
5、鼓勵孩子安全探索
對於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很大程度上你決定了他認識世界的態度,你和他的互動也基本上決定了他學習的方式。因此,當孩子努力去探索或做遊戲時,你要保持接受的態度,尤其是當他受到挫折後,需要從你這兒得到鼓勵時。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困難、對未來無所畏懼。
6、有選擇性地陪孩子看電視
研究表明,孩子學習好,跟爸爸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有關。千萬不要讓電視成為孩子的朋友,即使看電視,孩子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來講解電視的內容,甚至和他討論,這樣,看電視也能成為學習的經驗。
7、把規則作為學習的契機
別指望孩子永遠按照你說的去做,他通常是衝動的,並且很多時候都在吵鬧,因為他還沒能力在沮喪和憤怒的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需要一定的時間。永遠不要用打的方式管教,研究表明這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不良影響,讓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憤怒,這種互動關係只能教給孩子用同樣暴力的方式去反抗。
遇到孩子讓你不開心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數到10,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找個朋友聊聊,緩解情緒。當你反應過分強烈或要求太嚴厲時,先跟孩子說對不起,這樣不但會彌補損失,還會讓孩子更加感受到愛和支持。
8、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和生長速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給予你的孩子獨特的鼓勵,你會看到孩子真的就能做好。一般來說,對孩子反應比較敏感的父母會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積極的自尊。
9、保證照料孩子的品質
有研究表明,高品質的嬰兒照料和早期教育能促進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社交技巧,這一點絕對要靠你自己來把關。如果孩子交給保姆或親戚朋友照料,你需要親自觀察照料者是如何和孩子互動的,是否真正關心孩子,同時還能給孩子提供發展的空間,孩子周圍是否乾淨和安全等等。
10、照顧好你自己
養育孩子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尤其是當你感到疲憊、急躁、沮喪、或者受挫時,就更加難以滿足孩子的要求。因此,照顧好你自己對孩子才能更有利。
做一個會玩的爸爸
分享「地板時間」:和孩子玩遊戲,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學會偎依:尤其在孩子感到沮喪或者取得進步時,和他偎依在一起。
與孩子玩競賽遊戲時,最好一開始的時候讓他贏,然後逐漸恢復正常,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
當孩子哈哈笑時,讓他繼續笑。有可能的話找出他大笑的原因,並經常逗他笑。
玩裝扮遊戲,讓孩子當導演,讓他來設計你的角色。
花一點時間在早晨做遊戲。哪怕僅僅10分鐘,哪怕僅僅是在你看來十分無聊的遊戲,也確實能為孩子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顯著減少你一天的嘮叨和忙亂。
每週留出一點時間,很熱情地和孩子玩那些你特別”痛恨”的遊戲。

Monday, May 26, 2014

記住這些話,它會幫你變得更完美


記住這些話,它會幫你變得更完美:
1、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
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息已。
2、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
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3、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
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4、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介意,
則無論輸贏姿態都會好看。
5、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6、變老是人生的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
7、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份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換回同情,
後者卻可以為你贏得成功。
8、以鍛煉為本,學會健康;以修進為本,學會求知;
9、以進德為本,學會做人;以適應為本,學會生存。
10、人生四項基本原則:懂得選擇,
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11、當所有人都低調的時候,你可以高調,但不能跑調。
12、學會忘記是生活的技術,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
13、什麼是好工作:一是不影響生活作息,
二不影響家庭團聚,三能養家糊口。
14、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
15、讓夢想成真的辦法就是醒來。
16、哲人無憂,智者常樂。
並不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
17、人生有幾件決不能失去的東西:
自製的力量,冷靜的頭腦,希望和信心。

Saturday, May 24, 2014

只要「一心一意」


有一個老木匠要退休了。
他告訴老闆,他打算離開幹了一輩子的房屋建築業,
準備好好休息,含飴弄孫。
老闆有點捨不得老木匠退休,
因為他為他工作了大半輩子,蓋過無數間房屋,
是很資深的老員工。
老闆想想,
說:「這樣好了,你再幫我蓋最後一間房屋,
就算是幫我一個忙吧!」
老木匠答應了,準備蓋完這最後一間房屋就離職。
老木匠一心想著退休,並沒有認真蓋這最後一間房屋,
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不用心。
不但手工粗糙了許多,連一些建材
也心不在焉地使用了好些次級品。
用這樣的態度跟表現,
來為他這輩子所從事的行業畫下句點,
作為他結束前的告別作,的確令人惋惜。
老木匠終於蓋好這間房屋了,懶洋洋地告訴老闆,
要老闆前來驗收。
老闆把整間房屋仔細看了一遍,
然後拿出這間新屋的大門鑰匙,遞給老木匠,
說:「這是你的房子了!是我送給你的退休禮物!
好好享受你退休的日子吧!」
老木匠大吃一驚,萬分懊悔。多麼可惜啊!
早知道這間屋子是造給自己的,
他一定會用心點,把它造得美輪美奐。
朋友!您是否也常在心裡扼腕,
說:「早知道如此,當初就該如何如何......!」
您是否也心不在焉地過著你的日月年歲?
沒想到要為自己負責?
等到末後,才來懊悔,是否為時已晚?
人生,在多少個「早知道」中虛度?
要避免事後的遺憾,就要儆醒自己活在當下,
認真忠心地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不但在自己的工作上忠心,
做別人的事也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盡心盡力。
孔子教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
看有沒有「為人謀而不忠乎?」
聖經也教我們不可採取雙重標準,
幫別人做時一個標準,替自己做時又是另一個標準。
否則,不僅失掉別人對我們的信任,
恐怕到最後,連自己該有的,也要失去。
認真地活!
只要「一心一意」,不要「雙重標準」,更不要「三心二意」。

Thursday, May 22, 2014

高EQ家庭的祕密



兒童情緒教育推手 楊俐容——高EQ家庭的祕密

為什麼有些孩子情緒比較穩定?
除了愛與支持,家長的心態應該如何調整? 
楊俐容分享祖孫三代的教養絕招。
「我覺得它中間鼓鼓的,好像烏龜,」
一位嬌小的女同學在箱子裡摸了半天之後說;
換男同學上場,他很有把握,
「粗粗長長的腳,一定是大象」;
輪到高瘦的女生,「是老鼠吧?兩個圓圓的耳朵。」
大夥兒聽到三人三個答案,忍不住大笑,
更好奇箱子裡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是楊俐容的「情緒教育」訓練課程。
這群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同學
將於今年暑假遠赴雅加達華文學校帶領「情緒教育營隊」。
楊俐容親身示範教學,教導學生如何帶課,
同時也讓學生上了一門精采的情緒教育課程。
十年來,類似的「情緒教育」課程,
楊俐容已在北台灣為教師和家長講授過近千場,
並於近四十所小學推展EQ教育課程活動,
受惠學童超過五萬名。
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的楊俐容,
從事EQ推廣教育已經十五年,從學術專業走入社區服務,
以民間的力量,
與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合作完成了整套的情緒教育課程,
出版了四本書,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兒童情緒教育推手。
楊俐容希望透過「驚奇箱」讓學生體會,
人很容易以偏概全。她認為教育就是要引發孩子的驚奇,讓他產生問號,再和孩子一起探索,發出驚歎號。
「在問號和驚歎號中,教育就會成功,」楊俐容十分篤定。
母親的影響
楊俐容曾隨擔任教職的先生遠赴日本京都及英國愛丁堡研究,
客居異國期間,她看到社區營造的重要,
因而萌生投入社區工作的想法。
一九九五年,她和先生及幾位好友成立「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成功的搶救了破敗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將它打造成北投溫泉博物館。
創辦協會的楊俐容認為除了硬體的營造之外,
「一個美好的社區,必須能支持每一個成員生命成長所需。」
因此,相對弱勢的兒童、青少年及婦女,
成為她最先關照的對象。
透過帶讀書會、諮商團體,與培訓媽媽志工,
楊俐容走出學術圈,
一步一腳印的推動家庭親職與EQ教育。
許多人好奇為什麼楊俐容沒有選擇學術而走向實踐,
楊俐容認為,
她的母親讓她看到家庭教育的可能性與影響,
也讓她願意將心理學的專業,
轉化為得以幫助更多人的親職教育志業。
心理學碩士的楊俐容,
形容她的母親才是她心理學的啟蒙老師。
「媽媽影響我很大,常常製造許多驚奇,」楊俐容說。
楊媽媽曾是南部廣播界名人,雖非心理系出身,
卻對「兒童發展」有高度的興趣。
楊俐容記得母親非常愛看書,更因製作主持節目需要,
蒐集許多資料,經常對他們三兄妹做心理測驗,
解釋他們的選擇呈現的個性,
同時讓他們領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
楊媽媽還製作「家庭記事本」,留下孩子的掌印、腳印,
以及成長紀事。
有一回小楊俐容因為好奇弄壞了爸爸的鋼筆,
在「家庭記事本」上留下懺悔的字句,
楊媽媽回應:
「俐容就是這麼可愛,勇於認錯也是一項美德。
爸媽不會生氣的,因為你不是故意的。」
楊俐容認為媽媽的做法,
呼應了心理分析大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
定義中的好母親,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免除罪惡感的負擔」。
醫生世家出身的楊俐容,大學順理成章上了台大藥學系。
大二時,
有次和同學在實驗室等待自製的「阿斯匹靈」出爐,
她發現同學兩眼發亮、充滿期待,而自己完全無動於衷。
她知道自己的熱情在「人」,而非「物」,
所以決定從藥學系降轉當時並非顯學的心理系。
雖然父親寫了封信給她,
擔心她的決定「將會毀了自己一生」,
但楊媽媽卻給予她完全的信任與支持,
因為「只要肯投入,就不怕沒出路」。
態度決定教養
媽媽對楊俐容的信任,讓楊俐容對女兒也能寬容以待。
楊俐容有兩個寶貝女兒,個性南轅北轍。
大女兒從小活動量適中、規律性高,
該睡就睡、該醒即醒,帶起來非常順手;
有過動傾向的小女兒卻像顆永備電池,
不管多累,充一下電就生龍活虎。
為了消耗小女兒驚人的體力,
他們一家經常造訪桃園國際機場。
爸爸會陪著小女兒從出境大廳這頭走到那頭,再走回來。
至於大女兒就由楊俐容陪伴,
在機場書店度過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這樣的成長歷程讓兩位女兒各自發展出獨特鮮明的特質,
歡歡喜喜做自己,也能欣賞別人和自己的不同。
在機場書店和媽媽共讀的大女兒品臻,
如今克紹箕裘,成為媽媽的學妹,
今年九月也要就讀台大心理研究所。
楊俐容也用身教營造EQ家庭。
大女兒品臻舉例:
「我和妹妹吵架,除非很嚴重,她不會罵人,
也不會判斷孰是孰非。
她會安撫我們的情緒,並且要我們自己去面對問題。」
楊媽媽很會營造家庭氛圍,曾帶著楊俐容做甜甜圈;
成為媽媽的楊俐容因為小女兒品諭熱愛《紅樓夢》與烹調,
也曾陪她到市場找尋食材,
煮出美味的「油炸螃蟹小餃子」。
楊媽媽年輕時,經常吆喝全家去爬山野餐。
如今在楊俐容家,只要有人喊一聲,上山走走,
全家人就會上陽明山踏青,誰也捨不得落單呢!
業餘心理學家楊媽媽,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方式,
讓楊俐容深刻體會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態度」,
而不是「技術」。
品臻印證了楊俐容的教養態度,
「她尊重我們的選擇,而且完全支持和信任,
卻沒忘記在我們碰到困難時,陪伴我們。」
品臻也推崇媽媽的教養方式,
「她讓我們知道她很愛我們,愛的感覺很抽象,很難講,
也不是一個星期給你多少錢,或什麼,而是一種態度,
很humanistic(人性的)。」
楊俐容強調,
「真正的人本,是站在『孩子怎麼長大的歷程』來看。
大人一方面要放手,讓孩子去跌去撞;
另一方面要陪伴孩子,幫他度過難關。
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經驗絕對是最珍貴的養分。」
本文摘錄自:《陪他走過13歲:給孩子一次叛逆的機會》

Tuesday, May 20, 2014

你不知道別人的生活,請不要隨意去指責



你不知道別人的生活,請不要隨意去指責
◇生活在這個世上,很多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視角,以為很瞭解別人,自以為是的隨便譴責批判別人,以為全世界就自己是對的。其實,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的生活,更無法對別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輕易的去指責別人或者批判別人。
  
  別人有著怎樣的生活,走什麼樣子的道路,旁人永遠無法真正瞭解。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指責評論別人,因為未曾真正的經歷,就無法體會其中的一切。
  
  也許你比別人智慧一點,別人的生活在你的眼裏可能不算什麼,但你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看待,指責別人。凡事不要說得太絕對,看問題不要太過主觀。其實,有時候我們應該懂得換個角度去看問題。
  有一個寓言,說的是“一隻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惱羞成怒的指責說:你也太誇張了吧,他常來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大叫。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綿羊和乳牛聽了,都默不做聲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它說明,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瞭解對方的感受。倘若我們善於站在別人的位置上看問題,就能從內心深處理解別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實,也容易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慈悲之心,使別人易於接受,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矛盾就會少很多了。
  
  這個世界的一切結果,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任何人的生活都有不為人知的喜怒哀樂。有些人之所以總是喜歡不問青紅皂白的指責他人,往往就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在你指責別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瞭解情況。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急於指責和批評,很容易造成對別人的傷害。所以,我們需要改變不經分析就輕易對別人的生活進行對、錯判斷的習慣。
  
  換一個角度,你會發現並不是只有你是這個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裏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無奇,還是曲折坎坷,每個人都已經歷不同的故事,或悲傷或幸福。人生無常,誰都會有眼淚有悲傷,我們要學會欣賞和悲憫,學會善待他人,畢竟人生一世誰都不容易。
  
  有個故事:一位元醫生在接到緊急手術的電話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並換上手術服,男孩的父親失控地對他喊道:“你怎麼這麼晚才來?你難道不知道我兒子正處在危險中嗎?你怎麼一點責任心都沒有。”醫生淡然地笑著說:“很抱歉,剛剛我不在醫院,接到電話就馬上趕來了,您冷靜一下。“冷靜?如果手術室裏躺著的是你的兒子,你能冷靜嗎?如果現在你的兒子死了,你會怎麼樣?”男孩的父親憤怒地說。
  
  醫生又淡然地笑著說:“我會默誦“聖經”:‘我們從塵土中來,也都歸於塵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請為你的兒子祈禱吧!”男孩的父親憤憤的說:“當一個人對別人的生死漠不關心時,才會這樣說。”幾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醫生高興地從手術室走出來,對男孩的父親說:“謝天謝地,你的兒子得救了!”還沒有等到男孩的父親答話,他便匆匆離去,並說:“如果有問題,你可以問護士!”“他怎麼如此傲慢?連我問問兒子的情況這幾分鐘的時間他都等不了嗎?”男孩的父親對護士憤憤不平地說道。
  
  護士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他的兒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們叫他來為你的兒子做手術的時候,他正在去殯儀館的路上,現在,他救活了你的兒子,要趕去完成他兒子的葬禮。”
  
  別人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他們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波折和磨難,站在自我立場的你可能並不知曉,你所看見的只是表像而已。
  
  不要輕易的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裏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瞭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的隨意去指責批評,否則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一個真正的有文化修養的人,能夠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別人,其實也是在成就自己。一個從“現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麼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養的人。想想我們,經歷的心路歷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想想我們,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傷感和苦楚,就知道他人的生活裏其實也有一樣的內容,也一樣在人生的路上經歷風風雨雨。想想我們,是怎樣從坎坷中走過的,就知道別人是怎樣從坎坷和磨難中走過的。一個真正的懂得自我修養的人,應當懂得“語之用與害”,懂得不以自己的角度去單方面的看待問題,這樣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就會減少很多。
  
佛語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是何等的境界,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做到善待他人、體諒他人,便能在這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內心的寧靜。有句話說得好:“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利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的人,那麼就從善待他人開始吧!

Sunday, May 18, 2014

我們所選擇的態度,終將會化做某種形式,回到我們的身上。


當你對別人施惠時,會殷殷期待他人日後的回報嗎?
接受別人的恩惠時,會耿耿於懷,並且打算日後湧泉以報嗎?
在書上讀了一則有關施恩與回報的歷史小故事,
覺得它巧妙溫暖而別有韻味:
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有一天,
英國一位乘著馬車到蘇格蘭去演講的眾議院議員,
在趕路的途中,碰到馬車陷入泥沼裡的困境。
這時,剛好有一個蘇格蘭的農家男孩經過,
稍後並帶了一大隊的馬匹將馬車拖出泥沼,
為這位議員解了圍。
當時這位男孩由於對他敬畏有加,不敢接受任何的酬勞。
「那麼,你長大後不想成為甚麼人物嗎?」這位政治家問。
男孩回答:「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醫生。」
「到時候我一定會幫你的忙。」
這位議員果真一言九鼎,在他的幫助下,
那位勤懇的農家男孩日後如願當上了醫生。
五十多年之後,在另一個大陸上,
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因為肺炎而瀕臨死亡,
而他就是曾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
就在絕望的時刻,有人給他一種神效的藥叫盤尼西林,
救了他一命。
盤尼西林是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所發明的;
弗萊明正是當年那個救人於泥濘中的蘇格蘭農家男孩,
而幫助這男孩完成學業的那位重信守諾的眾議員,
名叫蘭道夫•邱吉爾,他正好是邱吉爾的父親。
命運何等奇妙、世界如此渺小,父親早年的重諾,
日後竟意外地澤惠到自己的兒子的身上。
許多人並不真切的相信善惡有報的這個觀念,
但事實上因果觀念並不那麼複雜、玄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並不只囿於草木的自然之理,
成功與機會的確常找上積極與勤奮的人家。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這句話不獨適用於學問、事業上,
也適用於我們的身體、婚姻、人際關係上。
在任何領域,
我們所發出的東西的確都會以某種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
日常生活的人我應對上,
別人常常只是我們個人言行的另一面鏡子;
如果我們常以微笑的臉孔、溫和的語氣與他人交接、言語,
我們常也能得到相類的回應。
如果我們習慣以粗魯的言語、行為去對待我們周遭的人,
不客氣的回應是自然而然的事。
因而,在生活上,當我們碰到逆境時,
是用愛、積極的思考或是慈悲心來應對?
或者是以憤怒、指責或否定、冷漠來因應?
別忘了仇恨的反應將繼續製造仇恨的循環,
慈悲與溫柔卻往往會把愛的奇蹟繼續傳承下去。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往往是不經思考的、十分容易的,
但許多時候,審慎地思考如何中止、停下不善的循環,
往往是更為明智的事。
在每個下決定的關頭,個人都不該忘記,
當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個人選擇的結果,
因為,自然的律則是--
不管我們喜歡或是不喜歡,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我們所選擇的態度,終將會化做某種形式,回到我們的身上。

Friday, May 16, 2014

仙人掌花


Tiny grass, your steps are small,
but you possess the earth under your tread.

我還記得, 在那小小的盆栽裡, 開的是仙人掌花。

許多年以前, 我們曾去屏東的「伯大尼之家」參觀訪問,那是一個接納身心障礙弱勢院童的機構。有的是唐寶寶, 有的是自閉症, 還有多重障礙的……, 他們更需要社會的愛和關懷。經費上仍是拮据的,雖然政府有補助, 仍然需要仰賴各界的捐款挹注。

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的努力。成果展覽裡的各種小小盆栽,這些盆栽多是仙人掌,小巧而可愛, 也像是種著希望, 但願能開出更多的美好。盆栽是販售的, 所得也可以充作經費, 如此自立自強, 多麼值得大家的稱揚和鼓勵……

泰戈爾有這樣的一首小詩:

微渺的小草啊,
你的腳步雖小,
卻擁有你腳下的大地。

如果大自然是個世界,那麼這些院童就像是大地上的小草。一枝草,一點露。他們也必然蒙受上天的眷顧。

我願意相信,生命自有出口。

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來。

也因為在台灣我們看到的仙人掌,幾乎都種在盆栽裡,於是,也讓我誤以為仙人掌都很小巧。

有一年,我到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去探望住在那兒的妹妹。新墨西哥州屬於沙漠地帶,是美國少數冬天不下雪的地方。天氣不那麼酷寒,也少了剷雪之苦,於是成了許多銀髮族喜歡居住的城市。那兒有許多仙人掌,每一棵都種在地上,高大挺拔,枝繁葉茂,花開燦爛,真是鮮豔而奪目。看得我心中起疑,竟以為自己成了格列佛,正在暢遊「大人國」。連仙人掌都爆增了數十百倍的巨大。

巨大的仙人掌拔地而起,也是很特別的風景……

就在前幾年,我曾聽說「伯大尼之家」遭人連續縱火,竟有九次之多,警方查證的結果, 居然是院方誣告。怎麼會這樣呢?多麼讓人擔心。若不是誤會, 顯然是管理上有了疏失,院童又該怎麼辦呢?真叫人憂心忡忡。

想起許多年前,我見過的,小小盆栽裡的仙人掌花。是的,即使是在沙質的土壤裡,也可以開出顏彩繽紛的花,只要受到妥善的照顧,綻放美麗就是它的回報。

Wednesday, May 14, 2014

捨得與放下



年輕的時候羈絆不多,想到哪兒,就去哪兒,隨便一個簡單的行囊和包袱便可以踏上旅途;畢竟,和父母同住,不用煩惱房屋貸款,長期不在家時還有人能替你打點家務,打工賺的錢不多,屬於自己的財產甚少,未成家、沒立業,無伴侶的制約,當然也無所謂對下一代的煩惱,頂多是帶著對家人的思念,對前途學業的憂心,毅然地邁向一段冒險的旅程。

或許,這也是為何背包客多半為年輕人的原因,除了相對較無羈無絆外,那時的生理狀況亦處於高峰,堪得起肉體上的操勞和旅途的跋涉,當下的灑脫該是種無所牽絆的自我享樂,更是場人生邁向璀璨未來的儀式開端,嚴格說起來無所謂放下和捨得。因為擁有的不多,歷練的不夠,掛心的不足,即便是勇往直前,可勇氣的成份裡該是探索、好奇多過於衝動吧!

可當青年步入中年,造了窩、開了業,扛著一家大小的生活重擔,放眼滿屋堆砌著生活的各項物品,每天開門總會在郵筒裡找到一堆帳單,房貸尚在繳息不還本,日日朝九晚五的為五斗米奮鬥時,要想中斷生活、拋開一切、開啟壯遊,這該是件多麼困難的事。那其中不只存在著經濟上的問題,尚有對周遭所有人的責任與義務,更有對未來生活接續的深沉焦慮,以至於想放開、想往前、想不顧一切,竟會變得比登天還難。

即便你鐵了心、卯起勁、奮力一搏,可旁人的眼光、親友的焦慮,卻似瀑布般重重襲來,此刻,你不僅要和內心的本我拉扯,更要和現實中的自我拔河,甚至得與道德下的超我對抗,如果,歷經過這些後,你依舊能堅決地去做,那勇氣中的成份該是衝動、渴望、瘋狂多過於好奇和享樂吧!

因為,此時的你,擁有了更多、歷經過歲月、肩負著期盼、牽掛著愛人,斷然的改變,不是理智可以清楚交代的,在別人眼裡,或許你瘋了,在親人眼裡,以為你不扛了,其實,你只是想尋一段清淨、一陣自省、一次人生的探究,這種放下得背負一些代價,但若無捨得,也許什麼也收穫不到。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後,會想去追尋一種突破,那是股改變現狀的希冀,渴求在下半場的人生舞台上,嘗試一齣新的劇本,一旦做了,未來肯定不同,可好壞無人能知,更不帶任何保證。唯一不變的是,無論結果如何,都得自己一肩扛起。

猶記得多年前,我和老婆也曾斷然放下一切,尋一次人生的壯遊,在預算有限的條件下,僅僅帶了兩只皮箱,在異國生活了半年之久,這才發現,那個塞滿溫馨回憶與生活用品的家,原來可以精簡到只需用兩卡皮箱便能帶走,縱使成了家、立了業,只要心愛的人陪在一側,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家的意義,在於身旁的人是否是你愛的、是你關懷的,而非那個水泥搭建成的殼;尤其當你不得不抉擇時,才會認識到何謂捨得,何為放下!

可以捨得的都是身外之物,能夠放下的都不是生命之重!

Monday, May 12, 2014

高貴的秘密



一個精明的荷蘭花草商人,
從遙遠的非洲引進了一種名貴的花卉,
培育在自己的花圃裡,準備到時候賣上個好價錢。
對這種名貴花卉,商人愛護備至,
許多親朋好友向他索要,
一向慷概大方的他卻連粒種子也不肯給,
他計劃繁育3年,等擁有上萬株後再開始出售。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開了,花圃裡萬紫千紅,
那種名貴的花開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縷縷明媚的陽光。
第二年的春天,他的這種名貴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
但他和朋友們發現,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開得好,
花朵略小不說,還有一點點的雜色。
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貴的花已經繁育出了上萬株,
但令這位商人沮喪的是,那些花朵已經變得更小,
花色也差多了,沒有了它在非洲時那種雍容和高貴。
當然,他也沒能靠這些花賺上一大筆。
難道這些花退化了嗎?
可非洲人年年種養這種花,大面積、年復一年地種植,
並沒有見過這種花會退化呀。
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請教一位植物學家,
植物學家拄著拐杖來到他的花圃看了看,
問他:“你這花圃隔壁是什麼?”
他說:“隔壁是別人的花圃。”
植物學家又問他:“他們種植的也是這種花嗎?”
他搖搖頭說:
“這種花在全荷蘭,甚至整個歐洲也只有我一個人有,
他們的花圃裡都是些鬱金香、玫瑰、金盞菊之類的普通花卉。”
植物學家沉吟了半天說:
“我知道你這名貴之花不再名貴的致命秘密了。”
植物學家接著說:
“儘管你的花圃裡種滿了這種名貴之花,
但和你的花圃毗鄰的花圃卻種植著其他花卉。
你的這種名貴之花被風傳授了花粉後,
又染上了毗鄰花圃裡的其他品種的花粉,
所以你的名貴之花一年不如一年了,越來越不雍容華貴了。”
商人問植物學家怎麼辦,植物學家說:
“誰能阻擋住風傳授花粉呢?
要想使你的名貴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種辦法,
那就是讓你鄰居的花圃裡也都種上你的這種花。”
於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種分給了自己的鄰居。
次年春天開花的時候,
商人和鄰居的花圃幾乎成了這種名貴之花的海洋—
—花朵又肥又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華貴。
這些花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商人和他的鄰居都發了大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高貴也是這樣,沒有一種高貴可以遺世獨立。
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
要想擁有一片高貴的花的海洋,就必須與人分享美麗,
同大家共同培植美麗。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身的純潔和華貴。
心靈無私,這是我們保持自身高貴的唯一秘密。

Saturday, May 10, 2014

孝順的關門聲



搬進新居不久,每天凌晨時分,
樓上都會想起很大的關門聲。
接著,便是一陣“噔噔噔”的腳步聲。
  
幾天下來,關門聲每天準時響起,我受不了,要上樓理論。
先生勸我說:“我們剛剛搬來,你這樣貿然上去,
會傷了和氣。”我想了想,
就徵求先生意見:
“要不,我們去找找居委會主任,請她去幫忙說說? ”
先生同意了。
  
居委會主任聽了投訴後,勸慰我們說:
“你們還是先忍忍吧。
那是一戶不幸的人家,半年前,爸爸出了一場車禍,
媽媽又患了癌症,臥床不起。
我猜關門的準是那個毛小子,想來也怪可憐的,
大家就多多寬容吧!” 
  
是的,準是那個男孩,十六七歲的樣子,很是清秀。
我想,就再忍忍吧。
  
又是幾天,關門聲依然如故,我終於敲響了樓上的門。
是那個男孩開的門,他很是惶恐,一個勁兒地道歉:
阿姨,對不起,下次我一定小心…… 
  
但第二天晚上,那關門聲又響了起來。
我剛要動身,先生卻說:
“再忍忍吧,也許他是習慣了,慢慢就會改過來的。” 
  
幾天后,果如先生所料,關門聲消失了。
我躺在床上,屏住呼吸,側耳細聽,
樓上的腳步聲也跟先前大不一樣了,
很輕很輕,極小心的樣子。
“老公,你算得真準啊!”
我話一出,卻發現老公的眼中含著淚水。
  
他哽咽著說:“樓上那個媽媽死了,這些天來,
男孩白天上學,晚上去一家酒樓打工。
他想治好媽媽的病,但媽媽還是死了……” 
  
又是一個晚上,在樓道口,我碰上了那個男孩。
他垂頭喪氣地向我走來:
“阿姨,您一定又是失眠了。
前些日子,影響您睡覺了,真是對不起。”
過了一會兒,他又顫聲說:“其實,那關門聲我是故意的。
媽媽就快不行了,不能說話,聽覺也一天不如一天。
我大聲關門,就是想讓她聽到兒子回來了,好放心地睡去。
以後再也不會了……”
男孩還說了些什麼,我已聽不下去了。
淚水湧上我的眼眶……

Thursday, May 8, 2014

11種人不能幫,10類人可合作,5類人不合夥


11種不能幫的人

1、忘恩的人;
2、掙錢違背道義的人;
3、損人而利己之人;
4、表面一套背後玩陰之人;
5、見利忘義,沒原則之人;
6、不守信用,求救時可憐,得勢時可惡之人;
7、做不了小事,卻想幹大事的人;
8、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人;
9、幫過忙,不履約的人;
10、有機會還裝窮的人。
11、沒有感恩之心.一切都感覺是理所應當的人

最適合做合夥人的10類人:

1、彼此是談得來的朋友。
2、有共同的人生價值觀。
3、彼此能充分了解信任。
4、遇事彼此易溝通。
5、彼此有奉獻犧牲精神。
6、彼此寬容大度。
7、誌趣要能基本相投。
8、彼此能堅定支持對方。
9、彼此有一定專業背景。
10、有共同理想、信念。

五類絕對不能合夥的人:

1、不與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為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結果。
2、不與沒有使命感的人合作,因為他們只以賺錢為目的,充滿了銅嗅的貪婪。
3、不與沒有人情味的人合作,因為自私貪婪,在一起會不快樂。
4、不與負面消極的人合作,因為他們會吸幹你的正能量。
5、不與沒有人生原則的人合作,因為他們不相信夢想抵擋不住眼前的壓力和誘惑。

Tuesday, May 6, 2014

愛上傳統市場



有很久,我習慣在大賣場買菜,
因為他們把菜處理的很乾淨,回家後不用再費周章處理。
但這一年來,我愛上傳統市場。
我喜歡傳統市場賣菜的人跟買菜的人之間建立的情感關係。
有一次我去找大餛飩皮,大餛飩皮比較少人買,作的少,
也很容易銷售一空。
賣麵的就跟我說:「妳等一下,我幫妳調貨。」
原來他們攤位之間也建立了一些彼此給對方方便的情感。
我等著,邊跟老闆女兒聊天,
老闆女兒說她喜歡跟爸爸出來做生意,討厭唸書。
我說:「找到自己喜歡作的事最好,不是非得唸書不可。」
然後我們聊到作菜肉餛飩,
我說:「我習慣吃自己作的,吃外邊做的,總覺得不好吃。」
她說:「那妳以後多作一些,我幫妳賣。」。
就這樣閒聊幾句,我拿到餛飩皮,走了。
前兩天突然想作菜肉餛飩請網路團契同工吃。
我又跑去找大餛飩皮。
遠遠走去,就聽見老闆女兒喊:
「作菜肉餛飩的來買皮啦!」
我覺得很溫馨很親切,
也喜被封上「作菜肉餛飩的」的綽號的感覺....
這是他們認識我的方式。
還有一家豬肉攤,那個老闆跟我好像一見如故,
每次都會教我兩道菜,告訴我怎樣保存可以保鮮....,
每次去買肉,他就關心的問:
「上次教妳的菜,小孩愛不愛吃?」
我告訴他大兒子吃便當好挑嘴,他幾次來回後,
竟然摸熟我兒子的口味,我兒子若有沒有把便當菜吃光,
他就跟我一樣苦腦,一齊研究,於是我每次去買肉,
就跟他回報:「....那道他不愛....那道他愛....。」
碰到他推薦的作法我孩子喜歡,他就開心得不得了。
有家牛肉攤,我發現每次他幫我切牛腩牛腱,
都切的比較小,我不以為意沒有細問,直到有一次,
是別的顧客問:
「怎麼幫她切這麼小塊,給我就剁大大塊。」
老闆答:「我看她個子這麼小,拿刀一定沒力氣,幫她省一道切工。」....
我才知道,這老闆替我設想了這麼久,
連忙道謝,非常的感動。
最近跟一家賣魚的建立了關係。
開始是這樣的:我兒子只吃有顏色的魚,
黃的或紅的,然後就是鱈魚,其他的很抗拒。
我到他攤位前,二話不說,指了紅魚。
他說:「我要收攤了,這些紅魚全部半價給妳。」
共十六條。我想想,反正要請網路同工吃飯,燒魚不錯。
結果摸摸口袋發現錢不夠,不敢買了。
他說:「下次來買菜再給。」我哪好意思,決定回家拿錢。
後來再跑一趟把錢給他們,他們連連說: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然後就送了我一斤草蝦,還是那種還在跳的草蝦,
邊說:「交個朋友。」
我很稀奇他們竟然會覺得我拿錢來還「不好意思」,
這種對我的信任,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善良。
除了種直接的互動,
我喜歡暗暗觀察這些攤販的夫妻互動或親子互動,
有時候暗暗的受到感動,喜歡他們的樸實與簡單。
很多我們要談論很久的大道理,
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憑生活經驗摸索出來的直覺。
在這些平凡百姓身上,我看到很多我喜歡的溫馨、信任,
與彼此給方便。
這些人性的美好,讓我忘懷很多新聞上看到的醜陋。
去了一年多,
我至今沒訪查出那個攤位便宜、那個攤位貴這類的資訊,
好像我的腦袋一碰到數字,記憶庫就出狀況。
但我卻能說出那個攤位是夫妻、父女檔,
他們的互動有什麼特點,讓我感動的是什麼,
在記憶中曾有哪些難忘的回憶....,
這些點點滴滴,豐富了我的生活,
也讓我對人性的溫馨可愛,仍有很多的信心盼望。
大家都說,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愛用腦筋的女人的一大痛苦。
但我越來越喜歡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片段,
它讓我貼近平日容易忽略掉的社會角落,讓我感覺踏實。
一朵花看一個世界,柴米油鹽醬醋茶,
也可以實實在在的體味若干人生!
我對人性的溫馨可愛,仍有很多的信心盼望。

Sunday, May 4, 2014

不停踩髒地板的女子


從前,在人煙稀少的深山裡,有一座破舊的寺廟。
這個老寺廟雖然破敗,但大殿裡的地板,
每天都被幾個小僧又拖又洗的,
甚至跪在地上用抹布擦得晶晶亮亮。
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女子,說要拜佛,
話才說完,就直接穿著鞋子,踏入大殿朝佛像磕頭。
幾個小僧看見她的鞋印布滿整個大殿,氣得想叫她脫鞋,
但方丈在一旁看了,揮手示意叫小僧不要妄動。
事後,小僧問方丈,為何不叫那女眾脫鞋?
方丈笑了笑說,人是活的,地板是死的,
怎麼可以為了死的東西,去責怪一個生命?
小僧聽了怔了半天,才苦惱地說,地板都是他和師兄們,
每天跪著擦出來的,這種辛苦方丈不會知道的。
方丈又笑了,要小僧感謝那位女眾,否則他永遠不知道,
把地板擦得晶亮,是如何地有成就感。
過了幾天,那位年輕女子又來了,
同樣也不脫鞋就踩進大廳拜佛。
儘管小僧們氣憤,但仍記住方丈的交代,
口不出惡言,很恭敬地送迎這位年輕女子拜佛。
就這樣,年輕女子一個月內,就來寺裡踩了十幾次地板。
到底她為何這樣做,小僧們想不通,後來乾脆也不去想了,
就老老實實地擦地板。
有一天,女子來寺裡拜完佛後,要求見方丈。
方丈出來後,女子跪著問,為何不指責她,
一再地把乾淨地板踩髒?
方丈卻反問她,為何一再地想把地板踩髒?
她這才掉著淚說,她無法看見世間,
有這麼乾淨晶亮的東西,
因為,她的心已經被某個男人踩髒了,
比山裡的泥地還髒,所以她忍不住要把地板弄髒,
希望方丈可以原諒她。
這時,方丈大笑說,地板髒了,再拖再擦就好了。
女子聽了這句話,怔了一陣子,
突然整個人癱在地上狂哭起來,哭完後擦乾眼淚,
向方丈及幾個小僧磕了三個頭。
她走前對方丈說,本來她是想在這山林中,
找一棵樹上吊自殺的,但因為近日都下雨,
樹下都是泥濘,她的鞋子和腳都被汙泥弄髒了,
她不想帶著髒腳離開人世,才一再地到寺裡去,
把汙泥擦在地板。
她沒想到,幾個小僧不但沒有斥責她,
方丈也早看出她的心思,讓她很意外。
因此,這一個月來,她一直在想,
是否真的要這樣離開人間,但如果不自我了結,
她又無法帶著被玷汙的心,繼續活下去,讓她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剛剛方丈說了「地板髒了,再拖再擦就好了」這句話,
她才整個人醒悟過來,決定重新把自己的心擦乾淨,
展開新的人生。
說完就向方丈道謝走人。
這時,幾個小僧才明白方丈的用意,
從此,只要有香客或小孩子,不小心進寺把地板踩髒,
他們都會想起那位女子,
然後心甘情願地再一次把地板擦乾淨。
偶爾有幾個比較有良心的香客,
問小僧們為何不立個告示,
要訪客脫鞋子再進大殿?
小僧卻笑著說,沒關係,地板髒了,再拖再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