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1, 2015

三個發人省思的歷史故事





三個發人省思的歷史故事

第一個故事:

清末,法國使臣羅傑斯對中國皇帝說:“你們的太監制度將健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沒等皇帝回話,貼身太監姚勳搶嘴道—-“這是陛下的恩賜,奴才們心甘情願。怎可詆毀我大清國律,干涉我大清內政!?”

評論:做了奴隸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隸,還以為自由是病。林語堂先生曾說過,中國有一類人,身處社會最底層,權利時時刻刻在受到著侵害,卻有著統治階級的思想,處處為統治階級辯護,在動物界能找出這麼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第二個故事:

十八個世紀,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宮。一次,他住進了行宮,
登高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視線卻被一座磨坊擋住了。皇帝大為掃興。
這座磨坊“有礙觀瞻”。他派人與磨坊主去協商,打算買下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堅決不賣,理由很簡單: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來的,不能敗在我手裡,
無論多少錢都不賣!皇帝大怒,派出衛隊,強行將磨房拆了。

倔強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讓人驚訝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敗訴。
並判決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這座磨坊,並賠償磨坊主的經濟損失。
皇帝服從地執行了法院的判決,重建了這座磨坊。

數十年後,威廉一世與磨坊主都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
他寫信給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自願將磨坊出賣給他。威廉二世接到這封信後,
感慨萬千。他認為磨坊之事關係到國家的司法獨立和審判公正的形象。
它是一座豐碑,成為德國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徵,應當永遠保留。
便親筆回信,勸其保留這座磨坊,以傳子孫。並贈給了他6000馬克,
以償還其所欠債務。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後,十分感動。
決定不再出售這座磨坊,以銘記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紀中葉英國首相威廉·皮特所說:“即使是最窮的人,
在他的小屋前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屋子可能很破舊,屋頂可能搖搖欲墜;
但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他的千軍萬馬也不敢跨過這間破房子的門檻。

評論: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獨立的時候是在被稱為家的房子裡,
如果連這一棲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裡去尋求和確保自己的
獨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財政權是其他權利的基礎和保障,
也是人類自由和尊嚴的根基。財政權使個人權利具體化,
從而在根本上限制了政府對個人權利的侵犯。

第三個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柏林牆倒塌之後的德國。1991年9月,統一後的柏林法庭上,
舉世矚目的柏林圍牆守衛案將要開庭宣判。這次接受審判的是4個年輕人,
30歲都不到,他們曾經是柏林牆的東德守衛。

兩年前一個冬夜裡,剛滿20歲的克利斯和一個好朋友,名叫高定,
一起偷偷攀爬柏林牆企圖逃向自由。幾聲槍聲響,一顆子彈由克利斯前胸穿入,
高定的腳踝被另一顆子彈擊中。克利斯很快就斷了氣。他不知道,
他是這堵牆下最後一個遇難者。那個射殺他的東德衛兵,叫英格·亨堜_。
當然他也絕沒想到,短短九個月之後,圍牆被柏林人推倒,
而自己最終會站在法庭上因為殺人罪而接受審判。

柏林法庭最終的判決是:判處開槍射殺克利斯的衛兵英格·亨堜_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釋。
他的律師辯稱,他們僅僅是執行命令的人,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罪不在己。
法官當庭指出:“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XX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作為員警,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
但是打不准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
你有把槍口抬高一釐米的主權,這是你應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

評論:在這個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準則,是不允許用任何藉口來無視的。
自然法永遠高於社會法。

引用:http://www.igotmail.com.tw/top/week/37947

Wednesday, July 29, 2015

孩子的意外 存留在心裡的,會影響生理



孩子的意外 存留在心裡的,會影響生理

存留在心裡的,會影響生理

小孩就是小孩,本來就會發生意外,不管是突然流鼻血,或是趕到急診室找醫生縫針。
童年時期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緊張狀況,通常很難事先預料,更不可能提前洞察。
雖然父母無法防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到燒燙傷、瘀青或其他的撞傷等意外,
卻有能力預防小擦傷擴大變成心靈創傷,並讓孩子在一生中充滿自信和勇敢。

父母有能力幫助孩子從傷害中恢復健康,這些在生活中受到的傷害包括各種層面:
生理的、心理的、情緒的、精神的與社會性的。口語急救術能讓家長在孩子受傷時,
趁機引導他們。當我們處在大大小小的危機時,會變得更敏感並容易受聽到的話語影響,
無論是對我們說的,或只是周圍的耳語。這些話語,不僅會影響當下的反應,
更會在下意識中影響未來面對類似事件的反應。以下兩個例子說明:

兩個不同的意外與危機處理

來看看莉莉與奧立佛這兩個故事吧!兩個都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其中一個故事,
你會看到危機並沒有被妥善處理,而且後果非常明顯。另外一個嘛…嗯,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莉莉

當莉莉三歲時,她不小心撞上茶几且割破了上嘴唇,當場血流如注,
疼愛她的父母親驚慌失措,歇斯底里大叫:「啊,天哪!她需要縫針!」
「縫針?需要縫嗎?我的天哪!」「怎麼辦?怎麼辦?我們趕快送她去醫院吧!」

開往醫院的路上,車上充滿各種可怕和悲觀的猜測,即使到了醫院情況也沒有改善。
醫生冷冷的命令:「把她壓住!」莉莉覺得這世界到處都不安全。

經過了許多年,她已經長大成人,而且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忘記這件令人恐懼的事。
她成為紐約市的急救護理人員,那天因為職務的緣故,她來到911恐怖攻擊事件現場。
在場的每個人都非常震驚與害怕,當然也包括莉莉,但她仍勉強自己與搜救人員一同工作,並且照料、傾聽那些因災難而產生的痛苦情緒。

然而,她發現自己身陷於一種無法釋放、極度震驚的情緒當中。整整三天,
她的身體不自主的發抖、充滿無助。在她幫助別人的這些年間,她從未有過類似的感覺。
最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是來自比工作經歷更深層的經驗,
於是她開始尋求心理治療協助。

最初她對自己的反應感到困惑不安,後來她開始了解會有這樣的反應,
並不是因為那個長大、成為專業急救人員、站在災難前線的莉莉所造成,
而是那個三歲大的小女孩莉莉所留下的記憶。她所經歷的那種全然無助的感受,
就跟她當年被壓住、進行縫合的感受一樣。由於當年沒人知道該如何教她控制或轉移情緒,以至於莉莉童年早期在急診室的經驗,深深的鎖進她的身體及潛意識當中。

在那天之前,她總是藉由掌控艱困、可怕的情況,同時幫助他人,來處理童年事件。
但當她面對無法輕易掌控的狀況時,那深藏在心裡的恐懼及無助感,
就會像三歲時所經歷的驚慌一樣衝出檯面。當年並沒有人懂得說些安慰、
舒緩情緒的話語,讓她覺得自己是被扶持,而且可以勇敢面對這類的狀況。

由於最原始事件用這樣的方式被處理,所以恐懼就潛藏在表面之下,
等到另一個可怕的情況發生,內心就跟著失控了。


奧利佛

我們再來看看奧利佛的故事。某天,四歲大的奧利佛因為外面下雨,只能留在家中。
精力充沛的他所能想到的發洩方式,就是在沙發跳上跳下、大吼大叫。

突然間,他的腳因踩到靠枕而滑了一下,整個人摔到地面,一頭撞上暖爐。
他大聲呼叫媽咪,唐娜聽到聲音趕緊跑了過來。

傷口血流如注,他正準備要哭,不過還在等著媽媽判斷這件事嚴不嚴重。

「奧利佛,發生什麼事?」唐娜邊說邊把他擁入懷中,冷靜地檢查傷勢。
「哇,你撞到頭了耶。沒事沒事,媽咪在這裡,我已經抱住你囉!不過,
我們得馬上去趟醫院,因為傷口看起來需要縫合,醫生們知道如何醫好你。」

他還是不斷啜泣,她看著他的臉並繼續說:「沒事的,奧利佛,等一下就好了。」
她清理傷口,用布包著冰塊壓住,並要奧利佛在她開車的時候自己照著做。一路上,
她告訴他有關自己小時候受傷需要縫針的經驗。這讓奧利佛印象深刻,因為媽媽也縫過針,而且現在正沒事地說著她的故事,因此他不停請媽媽重複說了三次這故事。

當他們到達醫院的時候,她拿起一本不久前才讀過的故事書,書裡有個人被變成了雕像,
她要他在醫生縫合傷口的時候,想像自己變成一座雕像。

她一邊看著醫生的治療,一邊跟奧立佛說:「你看,他真的是一位好醫生。
傷口縫得真漂亮,甚至不會留下任何疤痕呢!」

她告訴他治療結束後,會帶他去大賣場買一臺很炫的玩具車,並問他比較喜歡哪一種,
是跑車款還是經典車款。他想要一台紅色的經典汽車。接著她告訴他,
明天到學校可以告訴朋友們縫針的事情,大家一定會很驚訝他竟然這麼勇敢!

三天後,唐娜帶奧利佛到診所複診,醫生告訴她們雖然這傷口很深,不過恢復得相當好,
並確認奧利佛應該不會留下疤痕。

幾個月之後,四歲的奧利佛還是喜歡在沙發跳上跳下。當他再次從沙發摔下來時,
他的媽媽聽到聲響跑進來察看,她上次對這種行為的反應是如此的冷靜,不過她也開始失去耐性,所以當她看見血又從奧利佛的額頭上流出時,她忍不住大叫:「奧利佛!」

奧利佛抬起頭看著她說:「沒關係的,媽咪,等一下我就沒事了。」事實就是如此,
他自己也知道,而這改變了一切。

這些故事呈現了兩個重要的原則。

第一,我們的身體具備傾聽的能力,並會對所看到及聽到的每件事情做出回應。

我們都曾有過身體回應潛意識的經驗,像每次從惡夢中驚醒,會發現自己心跳加速、
手心冒汗、喉嚨乾渴,而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正安穩在臥房中,並沒有任何危險。
但這時,我們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睡覺嗎?很難!因為腦中的那些影像,
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的生理化學變化,這些影響得反應完畢,心情與意念逐漸冷靜後,
我們才能再次裹進被窩安穩入眠。

從日常生活經驗中也可以看到這些印證:看電影時會跟著流淚、看書時會開懷大笑,
若有人講了鬼故事,我們就起雞皮疙瘩。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看到意味深長的電影時,
跟著影片劇情的轉折、起伏,幾乎都要忘了呼吸,好像那劇情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讓他們相信影片中的故事彷彿是真實的。

第二,這些故事也顯示出情緒通常會內化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及身體當中,
那些在緊急狀況中所聽見的,會成為我們面對下次危機處理時方式的一部分。

因為莉莉當時所經驗到的是恐懼與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她後來面對危難的回應,
其實是對前次危機的回應。而因為奧利佛所經歷到的是支持、鼓勵,及自我克服眼前的困難,他已預備好以內在的信念與自身的修復能力,來面對下次的危機。



超有效的口語急救術:孩子生病,這樣說好得快
作者: 茱蒂絲.西蒙.普拉格、茱蒂絲.阿科斯塔
原文作者:Judith Simon Prager、Judith Acosta
譯者:許雅雯
出版社:格子外面

Monday, July 27, 2015

只問孩子 4 句話,改變 孩子的一生!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

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優秀,
可教育方式卻可能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

今天分享一位父親

對女兒比較獨特的教育方式,
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
只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
他問 了4個問題,便完成了家庭教育,
十分有效,值得推薦!

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
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
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
了解她心裏面覺得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
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
是讓她回顧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
則有兩層意思,
一是我很關心你,
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
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
事實上也證明非常有效。

親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長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
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

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
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
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
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好;
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完全相信的話,
那麼這種關係就是良性的,
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
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
教育孩子便是最簡單的事情,
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說,
就是「伴隨孩子成長」。

但是,現實生活中,
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
或者說是扭曲的,
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子女的,
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
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
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

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
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
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
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
是一種整體接納,是要讓對方能接收到的。 

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
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
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
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整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養,
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數。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
對孩子的教育便不難了。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誨要適量。
說教過多只會讓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
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
孩子的天賦秉性、成長步調,
對孩子要保有耐心,
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失敗、去成功。

孩子的成長,需時日和世事的打磨,
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揠苗助長,只能得不償失。

父母有慈愛的德行修養,
子女便會善根福德的教順。

孩子生長於批評中,便學會論斷人。
孩子生長於敵意中,便學會攻擊人。
孩子生長於恐懼中,便學會了焦慮。
孩子生長於無助中,便學會了抱憾。
孩子生長於荒唐中,便學會了羞愧。
孩子生長於嫉妒中,便學會了懷恨。
孩子生長於羞辱中,便形成罪惡感。
孩子生長於鼓勵中,便學會了自信。
孩子生長於包容中,便學會了忍耐。
孩子生長於讚美中,便學會了欣賞。
孩子生長於接納中,便學會了愛人。
孩子生長於肯定中,便學會了自重。
孩子生長於認同中,便有確定目標。
孩子生長於分享中,便學會了慷慨。
孩子生長於公平中,便學會了公義。
孩子生長於誠實中,便學會了真理。
孩子生長於安全中,便充滿了信心。
孩子生長於友愛中,便將樂於存活。

Saturday, July 25, 2015

你是否把幸福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心田




幸福是一種想法、一種心念、一種感覺、一種氣氛,更重要的是,
你是否把幸福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心田。

一個女人走進了一家心理診所,告訴醫生說:「我的男朋友結婚了,

但是新娘不是我!」

「所以,妳是為了這件事而難過囉?」醫生問。

⋯⋯「也不盡然,我去參加了他的婚禮,看得出來他的笑容非常勉強,
我知道他是為了責任和壓力而結婚的,那個女人懷孕了,逼得他不得不娶她,
我知道他不可能會幸福的,因為他錯過了最愛他的女人。」女

人哭著說。

「聽起來妳非常愛他,妳是為了他的不幸福難過,而不是為了失去他

而難過?」

「是的,醫生。只要他過得幸福,我便心滿意足了。」女人的眼睛像

關不住的水龍頭一樣,不斷滴著眼淚。

「那麼,他結婚以後,你們還有連絡嗎?」醫生繼續追蹤。

「沒有,連一通電話也沒連絡過。」

「和他的家入、朋友也都沒有聯絡了嗎?」

「是的,都沒有聯絡了。」

「那麼,妳是怎麼知道他過得不好的呢?」醫生皺起了眉頭。

「那是一定的,他娶的那個女人根本不是他喜歡的類型,
也許現在他已經在為這個輕率的婚姻感到後悔了。」女人篤定地說。

醫生提筆寫下了他的診斷,並且對她說:「聽著,女孩,妳一口咬定他不幸福,
所以造成了自己的苦惱。但是那並沒有事實根據,完全是妳自己的假設,
妳何不反過來想,假設他是幸福的呢?他就快要做爸爸了,應該感到幸福才對啊!」

女孩想了很久,最後終於擦乾了眼淚,起身向醫生道謝。當她走出診

所大門時,她面帶笑容,心情像戶外的天空一樣晴朗無雲。

有位哲人提醒我們:「影響你快樂或痛苦的,並不只有外在的因素,
如果沒有內心的反應,那麼不管外在的刺激多大,仍然無法對你起任何作用。」

作者:Joseph F. Newton博士

閱讀版主曰:

想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世界因著想像與執行在前進著

夢想因著想像與編織在創造著

但負面的想像則會將人陷入杞人憂天的泥沼

一點點慢慢的不知不覺下吞噬著快樂心靈

但請記住好好活著,可以看見許多不一樣的事情

感受不一樣的感受,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每一天都是一個禮物

也請為每一天的經歷大叫:活著真好

你的決定,帶領你的今天

你的想像,帶領你的心情

Thursday, July 23, 2015

誤導孩子一生的二十個壞習慣




當孩子還不理解真正意義上的對和錯的時候,需要我們來告訴他。
而我們自己呢?我們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準則?
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給孩子以錯誤的引導?

壞習慣1:不耐煩

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鬧,
你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怎麽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提醒: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壞習慣2:不回避

結婚多年,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們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

壞習慣3:太“大方”

你勤儉持家,舍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孩子卻很大方,從不教他節省。

提醒:我們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壞習慣4:不關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裏,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裏過得怎麽樣?”
一邊問,一邊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

提醒:我們的行為好像在告訴孩子:我並不關心你的答案。
於是,孩子從我們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並學會敷衍別人。

壞習慣5:不認錯

你的孩子為爭奪玩具而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懲罰有些過重了,
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後一致,於是從不把話收回。

提醒:我們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一錯到底。

壞習慣6:愛抱怨

朋友爽約,你對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後別再理他了。”

提醒:你讓孩子看到,在面對失望的時候,我們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壞習慣7:不娛樂

孩子吵著要你給他講故事,可你總是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們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娛樂,
家庭中只有家務沒有遊戲。

導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但是,
作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經毫不自知地給孩子以錯誤的引導呢?

壞習慣8:愛爭執

你和孩子排隊在超市等著付款。一位婦女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與她理論,
最後爭吵了起來。

提醒:我們的做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使孩子誤以為吵架、
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好辦法。

壞習慣9:撒謊、推托

你是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老師請你幫忙寫幾篇小文章用在園報上。
可是你一直很忙,後來你打電話給老師,告訴她你病了,讓她再找其他家長來寫。

提醒:沒有嘗試就先退縮,孩子學會了把許諾拋之腦後,靠撒謊而使自己輕易推托。

壞習慣10:說配偶壞話

婚姻之路終於走到了盡頭,你心中充滿了對另一方的怨恨。
於是你對6歲的女兒歷數另一方的不是,
並且告訴女兒:“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從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這樣做,孩子學會了恨和報復,更大的問題是,她會對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沒有信心。

壞習慣11: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發現愛人有外遇了!
你容忍,你告訴自己:“只要他/她還要這個家就行了,你還圖什麽呢,
不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嗎?”

提醒:我們“善意”營造的一個貌似完整的家,並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愛。

壞習慣12:不敬老

在結婚問題上,你的婆婆曾經百般阻撓,於是,婚後你從不孝敬老人,
也從不帶兒子去老人那裏玩,背地裏還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詛咒老人。

提醒:不為孩子樹立孝敬的榜樣,那麽總有一天惡果會降臨到你自己頭上!

壞習慣13:亂丟東西

你總是習慣隨手亂丟東西,妻子會把你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收拾好,從來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這樣,孩子也會養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的習慣。

壞習慣14: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總是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
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

提醒:我們說一套,做一套,孩子長大後會很難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但是,
作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經毫不自知地給孩子以錯誤的引導呢?

壞習慣15:愛比較

你總是對孩子說:“誰誰怎樣怎樣,他比你強!”

提醒:我們總是用別的小孩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這會使孩子把註意力放在和別人比較上,長大之後做事就會輕易受其他人影響。

壞習慣16:無秩序

路上又堵車了。你將車從緊急停車道上開了過去。後面5歲的女兒問你:“為什麽我們走這邊?”你說:“這兒沒警察,也沒有攝像頭,沒關系的。”

提醒:當我們在沒人監督時違規,孩子就學會:只要不被抓住,做什麽都可以。

壞習慣17:過分愛護

你在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6歲的兒子鉆進來想幫忙,
你趕緊把孩子推出廚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閑事’,一邊呆著去。”

提醒:我們對孩子的“愛護”,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壞習慣18:不服氣

吃飯時,你當著孩子的面憤憤不平地告訴愛人:“小王升職了,
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電腦嗎……”

提醒:我們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就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

壞習慣19:壓抑能動性

5歲的兒子試圖拆開一只鬧鐘看個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麽?不準亂動!”

提醒:簡單地說“不”只能破壞親子關系,壓抑孩子的能動性,迫使他們轉入“地下活動”。

壞習慣20:連騙帶嚇

女兒吵著要買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連騙帶嚇地說:“不聽話,
警察來抓你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提醒:當孩子證明“自己被騙了”,以後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了。

作者:親子咨詢師鄭林

Tuesday, July 21, 2015

能打開任何人心結的二十句話




1.如果你準備結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
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圓滿的婚姻,幸福只是來自於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

2.我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3.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4.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則是永遠的遺憾!不要害怕過錯而錯過……

5.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6.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着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7.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8.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9.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
你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10.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1.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12.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14.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15.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
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17.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8.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19.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20.命運負責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們自己!

要想成功,一定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願望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來源:網文

Sunday, July 19, 2015

不要為了愛情而出賣自己,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



不要為了愛情而出賣自己

有些人一墮進愛情,
就彷彿沒有了自己,
他們會將肉體、心靈都完全掏空,
奉獻給他們的「神」,
如果不合「神」意,
他們便勉強地改變自己去迎合,
從此只能當個配角。
他們卻當得甘心而又歡喜。

但是,懂得自愛,你才可愛。
你都不是你自己,
你叫別人怎樣真正地愛上你?
就算他喜歡那樣子的「你」,
但說到底,他愛的,
也不過是你所戴上的面具。

我們至誠的承諾和愛情,
應該留給一個真正愛你、
懂你、珍惜你的人。
而那個人,
一定不會厭棄坦然自如的你。
誠如上帝愛我們,
祂是按我們的本相去愛我們。
這樣的愛不僅是一份尊重,
也讓人感受到 - 我真的被愛上了。
唯有這樣的愛,
才會讓人安心而自然。

記緊了,
不要為了愛情而出賣自己。
正如林語堂說:「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
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

文:崩井(www.facebook.com/soulswell)

Friday, July 17, 2015

放下沈重的愧疚感,孩子的生命才能往前




約莫兩個月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孩子與媽媽被採訪的報導,
嘴角不自覺泛起滿足的微笑。 

轉眼間,他已經大四。但我腦海裡的畫面,盡是他帶著一股可愛傻勁的招牌微笑,
除此之外,畫面停留在他高一入學時,媽媽在特教轉銜會議上震懾全場的分享。
那圖像是那麼樣的鮮明,以至於歷經六年,我仍難以忘記。 

每年,我們學校大約會有8-10個、不同類別的身心障礙孩子新入學,
展開他們艱辛的高中生活。接下來,我習慣觀察一件事:從每一次跟孩子、
家長的互動裡,去感受「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父母教養」之間的關係。
我總認為,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也幾乎可以據此評估這孩子未來有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父母終會離開,要為孩子留下什麼?

每個孩子,我多少都有點印象。而這麼多年下來,有少數幾個孩子讓我印象極度深刻;
他們成績都不太好,屬於勉強有大學唸的那一種,所以絕不是因為成績好到讓我跌破眼鏡,而是他們的特質與韌性。 

就像被採訪的那個孩子,重度自閉症(當年重度的有兩位,他是其中一位),
國三升高一的暑假、一確定入學,媽媽就帶著他來到學校,從教務處、學務處開始拜訪起,最後來到輔導處。如果單看媽媽這種未雨綢繆的動作,有些師長除了肯定家長的用心,
還會擔心「這個媽媽,會不會是直昇機父母?怎麼才一確定入學、
離開學都還有一大段時間,就急著為孩子做這麼多?」

後來,我終於明白:當天,是媽媽第一次帶著孩子從家裡出發,循著未來孩子要上學的路線,包含騎腳踏車、等公車、搭公車等,換不同交通工具,再走一小段路,
進到校園來,並且帶著孩子熟悉各行政辦公室的位置。

這一段路,對我們而言,走過一次,就會像電腦開啟常駐程式一樣,
每天自動執行,過程中無需思考,都可以到得了學校。

但,對於一個自閉症的孩子來說,「從家裡到學校上學」這段路有多複雜,非我們所能想像。所以整個暑假,母子倆每天都在做這件事情,直到開學前一週,媽媽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而她悄悄跟在孩子後面,跟了一整週,確定孩子沒有問題,接著完全放手。

開學第一天,這孩子就在完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自己獨立上學。
長達三年,風雨無輟。

新生入學後的第一次轉銜會議上,她這麼分享她與孩子的故事。

「當我聽到醫師告訴我:『這孩子能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就很不錯了,別期待太高』
我當下崩潰!自閉症的孩子出門,看見陌生、新奇事物,都會又叫又跳,
我因此被旁人指責『不會教孩子』更是常有的事,來自長輩的責難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一邊努力地帶他四處求醫,一邊帶著愧疚感走了好多年,卻發現孩子的情緒一直不穩定、進步得很慢,我也跟著挫敗、沮喪,有過一段時間需要靠藥物治療(憂鬱)。

她說到這邊,全場已是鴉雀無聲,全都將眼神投向她,聚精會神。

她接著說,「後來,我意識到自己與孩子的生命幾乎停滯了好多年,我想到萬一有一天我們突然走了,他就只能這樣,那該怎麼生存?於是,我收起眼淚、把愧疚感放一旁,
把握機會,專注在訓練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一件事要練習十遍、百遍都沒關係,
只要能一件一件慢慢學會,多學會一個能力,他就可以更獨立、更安全一些。
上國中後,他第一次自行上學,我偷偷跟在後面直到他進學校。回程的路上,
我激動到一直哭、一直哭。」在場,有很多師長與家長,眼眶也都跟著紅了。

會議結束後,我們邀請她到輔導處多聊聊關於孩子的狀況。我難掩激動地
開口對她說:孩子的媽,謝謝妳把他教得這麼好,我們也很幸福。妳是怎麼做到的?

「愧疚感」是家有身障兒的父母不可承受之重

這些年下來,這些孩子的故事、這些親子互動,都不斷告訴我、跟我強調一件事:
帶著愧疚感教養孩子的父母,很難教出「獨立」與「具有同理能力」的孩子。 
而這個現象,不只是在這些孩子身上看見,我更發現:幾乎所有家庭,
不管父母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帶有愧疚感,都常見如此。

親愛的爸媽,我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您更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長大,所以您會有很多的遺憾與心疼。但孩子是很敏銳的。他們會從與我們互動的過程裡,感受得到我們的愧疚感與虧欠,並且真的容易誤以為「是爸媽對不起我,害我變這樣。」

接著帶著憎恨、怨懟,加深自己「失能」的處境、面對他們原本就已經比
一般人辛苦的生命。而我們大多數的父母,會比他們早離開這世界,
「愧疚感」最終會留給他們的禮物是什麼?會幫他長出的能力又是什麼?

每每看到新聞報導「身障兒父母不忍孩子辛苦面對人生,帶無知的孩子一起結束生命」,
事後探究原因,週邊親人常會提到父母時常把「愧疚、虧欠、彌補」等字眼掛在嘴邊,
令人極為不忍,也不勝唏噓與遺憾。

愧疚感,像是「船的錨」,會沈重到讓我們與孩子的生命之船無法往前航行,
一直停滯在原地,直到腐鏽。

您,準備收起愧疚感的錨、與孩子一起往前了嗎?

作者:小彬老師
資深輔導教師 / 諮商心理工作者

Wednesday, July 15, 2015

數學老師所寫的一封浪漫情書



數學老師所寫的一封浪漫情書

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圓形,  因為它的離心率永遠是零。 
我對你的思念就是一個循環小數,一遍一遍,執迷不悟。 
我們就是拋物線,你是焦點,我是準線,你想我有多深,
我念你便有多真。 

零向量可以有很多方向,卻只有一個長度,就像我,
可以有很多朋友,卻只有一個你,值得我來守護。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卻不能沒有你,枯燥平平,
就像分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卻不能沒有意義,取值為零。 

有了你,我的世界才有無窮大, 因為任何實數,都無法表達,我對你深深的love。 
我對你的感情,就像以自然對數e為底的指數函數,不論經過多少求導的風雨,
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駐。 
不論我們前面是怎樣的隨機變量,不論未來有多大的方差,
相信波谷過了,波峰還會遠嗎?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定義域,你的思想就是我的對應法則, 
你的微笑肯定,就是我存在於此的充要條件。 
如果你的心是x軸,那我就是個正弦函數,圍你轉動,有收有放。 
如果我的心是x軸,那你就是開口向上、Δ為負的拋物線,永遠都在我的心上。 
我每天帶給你的驚喜和希望,就像一個無窮集合裡的每個元素,
雖然取之不盡,卻又各不一樣。 

如果我們有一天身處地球的兩側,咫尺天涯, 
那我一定順著通過地心的大圓來到你的身邊,哪怕是用爬。 
如果有一天我們分居異面直線的兩頭,那我一定穿越時空的阻隔,
劃條公垂線向你衝來,一刻也不願逗留。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幸被上帝扔到數軸的兩端,
正負無窮,生死相斷,沒有關係,只要求個倒數,我們就能心心相依,永遠相伴。

愛人是多麼的神秘,卻又如此的美妙, 就像數學,可以這麼通俗,卻又那般深奧。 
只有把握真題的規律,考試的綱要,才能叩啟象牙的神塔,迎接愛人的懷抱。 

Monday, July 13, 2015

決定自己的心,決定自己的命運




決定自己的心,決定自己的命運

每個人的人生是如此不同,自己是由無數個不為人知的種種經歷,
才成為現在的自己;相對的別人也是一樣,總有許多故事。

自己的際遇是如此獨一無二,別人永遠無法經驗,而看著FB不同的朋友、
不同的動態,那些也是我怎麼樣都無法想像的世界。
每個人是那麼樣的獨一無二,所以也是那麼平凡。
所幸我還擁有對真理的信念與感情來作為核心,讓我能做自己,
來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

人生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功課,而這些根源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是一個人的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走。或許人無法決定他會面臨什麼際遇,
但可以決定這些際遇的發展傾向。

一樣都是皇宮貴族,一出生就是人生勝利組,
但為什麼悉達多王子就能看破榮華富貴,懂得去修行呢?
一樣都是平民布衣,但為什麼孔子卻能有極為深度的人生體悟呢?
是由心來決定際遇,而不是讓際遇來決定心,抱怨際遇是沒有意義的。
人雖然是活在現實之中,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了朝向理想前進的方向與熱情,
不能因為現實而失去了自己的心。

若能決定自己的心,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一個人,
絕對不能輕易的把自己和別人定型。對於人的成長與改變,
絕對要有信心,要相信只要能把握到自己的心的主宰,就能改變。

Saturday, July 11, 2015

愛情不是拿來炫耀的



愛情不是拿來炫耀的

有人追的感覺很好
有人陪伴的感覺很好
但人不是工具
或許有一部分是工具的功能
會開車會煮菜會按摩
但不能僅僅被當作工具

否則

一旦現實條件改變
工具失去了功能
不能再勤於接送
不能再天天陪著吃飯
不能再替你付錢買衣
不能再替你考前複習
你以為的愛,也就失去了

愛情不是拿來炫耀的
不是拿來炫耀說:
我有伴了,你們還在單身

不是拿來炫耀說:
我的伴,是個俊男美女
是個多金的王子公主
是個很多人愛慕的對象
而只變成我專屬的
天長地久的愛情
是用來感受,不是用來炫耀的

愛一個人,必需一再地溝通
不是把你對未來的規劃強加給對方

愛一個人,必需連缺點一起容忍
不是把對方當成找碴的練習本

愛一個人,是要鼓勵對方
而不是拿來跟別人比
跟別人的對象比,跟前男友前女友比

愛情不是搭便車
隨手一招求個便利舒適
如果你這樣想,敬請小心
敬請小心一言不合被扔在沙漠

商品都可以退貨
誰規定已經上車的人
就一定得跟你天長地久?
愛情如果擺爛,敬請小心
敬請小心對方揚長而去
恕不奉陪

Thursday, July 9, 2015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生氣不如爭氣。

愚蠢的人只會生氣,聰明的人懂得去爭取。
人生中,處處皆有「氣」,事事都有「氣」。
沒有「氣」的人生,那不是生活,是幻想中的「烏托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學著莫生氣,就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
生氣,傷身又傷心,傷人又傷己。學著不生氣、少生氣,是一種成熟,也是一種智慧。

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
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
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不管衣櫥裡衣服有多少,最愛穿的就是那幾件。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
最能聊得來的就是那幾個。所以人變得成熟,無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愛,
然後開始刪減。無限制佔有,恰恰是不瞭解自己的表現。學會極簡的生活,
往往才是抓住了生活的重點。簡約,就是極致。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Tuesday, July 7, 2015

媽媽說




媽媽說

孩子渴了,問媽媽拿水喝。媽媽說:你先把杯子拿來!
孩子看不懂功課,想媽媽教。媽媽說:挑懂得做的,先做做看!
孩子被同學欺負,哭著要媽媽出頭。媽媽說:你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
孩子面對考試壓力,很想逃避。媽媽說:溫一陣子書,休息一下,
考試壓力總會有,但我相信你可以撐過去的。
孩子談戀愛了,一直隱瞞。媽媽心焦很想知道,但知道多問不會有結果,
還是等有天他開金口最好。不過,不講也無所謂,反正年輕人的戀愛,
都很快成為過眼雲煙。
孩子唸大學了,準備離家。媽媽很想為他張羅準備,但又覺得他大個仔大個女了,
就跟他說:自己來吧,否則怎能適應到外國一個人獨立生活。
孩子找工作了,沒有頭緒。媽媽很想插手為他拉攏安排,但又知道孩子成人了,
自尊自重是他要憑實力建立的,就跟他說:去闖吧!人家請你或不請你,
好的壞的,都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媽媽是孩子從小的照顧者。孩子有甚麼事情出了紕漏,心底就會喊:我的媽呀。
但隨著孩子長大,跟母親的感情牽絆愈來愈多,會愈捨不得放手,孩子也會愈來愈倚賴,
甚至不能自主。若能早點醒覺,明白到培養孩子真正的獨立自主,做媽媽的要:
忍心,不要全天候隨傳隨到。
狠心,讓孩子經歷一下失敗被排斥選不上等等的遭遇。
放心,相信孩子有能力自我照顧與做決定。
信心。對上主有信心。明白即使我們做多周全的準備保護,孩子的一生是在祂手中。
所以今天,若孩子跟你說:媽媽,幫我……我們就回答說:孩子,你先試試……好嗎?

Sunday, July 5, 2015

10句話,說的確實精辟




圈子裡流傳的10句話,說的確實精辟

1、 烏龜在地上是跑不過兔子,可烏龜在水裡永遠比兔子游的快。

不要放錯自己的位置。

2、 烏鴉學老鷹去抓羊,結果被羊毛卷住了爪子,最后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

不是每一種鳥都叫鷹,認清自己你才能活下去。

3、 有一天螞蟻去和大象比力氣,螞蟻自豪的說自己能舉起比
自己重一百多倍的東西,這時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結果卻把螞蟻砸死了。

永遠不要比錯對象,不然會死的很慘。

4、 馬在沙漠裡碰見了駱駝,馬嘲笑駱駝的背說:嘿,老兄你的背真丑!
駱駝沒有理馬隻是繼續趕路。最后駱駝走出了沙漠,
馬卻再也沒有出來,看著馬的尸體駱駝笑了。

不要嘲笑別人的外表,不然說不定哪天你就會成為了別人的笑話。

5、 有一隻兔子很懶,總是在自己的窩邊吃草,最后被獵人逮住了。

吃窩邊草的時候想想后果,如果你覺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萬別吃。

6、 森林舉行選美大賽,孔雀第一個報了名覺自己肯定能拿冠軍,結果連初賽都沒過。
孔雀很生氣,就去找山羊評委。山羊評委說:孔雀你開屏雖然美麗,但卻露著屁股!
孔雀很尷尬的離開了。

照鏡子的時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后面。

7、 夏天非常熱,斑馬去河邊喝水,正好看見河馬在河裡玩,
斑馬就想它能玩為什麼我不能玩啊。斑馬就跳下去玩,可沒一會鱷魚就把它咬死了。

沒那實力就別玩, 因為你輸不起。

8、 一隻鴨子看見大雁在天空飛的很自在,覺得自己也沒差什麼怎麼就飛不起來。
結果它跑到懸崖邊上縱身一跳,沒扑騰幾下它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個半身不遂。

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之前,不要貿然的去未知的領域嘗試。

9、 獅子邀請老虎去山谷捕獵,答應把捕到的獵物一半給它,老虎想了想就去了。
到了山谷獅子就堵住了唯一退路,把老虎吃了。

和強大的競爭對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

10、 一隻烏龜在沙灘上晒太陽,這時飛來一隻老鷹,烏龜覺得自己有堅硬的殼,
老鷹拿它沒辦法就有恃無恐。結果老鷹一爪子抓起了烏龜,飛到上千米的高空,
在飛過一片岩石的時候狠狠的把烏龜摔了下來,烏龜連腸子都摔出來了。

不要對自己過於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

Friday, July 3, 2015

笑出你的自信來



笑出你的自信來

信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充滿自信者,從不懊喪後悔;缺乏自信者,
時常內心忐忑--如果能有更多一份自信,那該多好啊!  

自信可以通過微笑獲得
人們常常認為,自信與生俱來,一些人天生自信,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與自信無緣。
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沒辦法,我就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那些擁有自信的人,真是幸運的家伙」。其實,這些都是誤解。環顧周圍,我們的朋友或者同事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自信的事例並非鮮見。顯然,自信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得。

要建立自信,就要勇於接受挑戰,敢做敢為,而且持之以恆,即使膽怯也絕不退縮。
我們還可以學習掌握一些建立自信的策略、方法和思維,並對新生事物、
對恐懼因素做好心理上的准備。
技巧方法掌握了,心理准備牢固了,我們的自信指數就會快速上升,
讓我們從容應對一切難題。
  
淡化恐懼戰勝自卑
面對挑戰,缺乏自信,甚至想臨陣脫逃,怎麼辦?
你可以嘗試一下淡化內心的恐懼感,
讓自己感覺自己充滿自信。以下是一些提示:

在你進門之前:

1.深呼吸,想一想令你心情舒暢的事,比如空曠宜人的鄉村景色,緩緩流淌的靜謐河水

2.用冷水洗臉,如果沒有冷水,那就找一些冰涼的東西讓自己冷靜下來,
比如把小勺子、小鏡子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或手腕上

3.昂首挺胸,自信地邁步走進房間

4.做你自己:(或者把你自己想象成另外一個人)
把自己想像成另外一個人,很多人會因此而變得自信。
但是,千萬要注意把握分寸,過分地模仿他人,反而會讓別人感到不自在

5.傾聽,然後有所回應
禮貌地傾聽別人的談話,因為所有人都喜歡認真傾聽自己說話的人

6.與對方保持眼神交流

7.表現自己的快樂
即使你很不厭煩,也要讓自己表現得很快樂。因為快樂有趣的人,總是讓人更加著迷

8.微笑--更多地微笑!